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太一18-25)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聖誕節是一個見證和平、分享、救贖和同在的節日。正因如此,聖誕節充滿感謝歡樂和慶祝。我們如何演譯2016年聖誕節?又這演譯將如何塑造2017年教會方向和基督徒的人生?按今年的三代經課 (太一18-25),我認為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Welcome the Unwelcome)

不受歡迎的孩子

故事描述馬利亞懷孕,但約瑟對她的懷孕很有保留,並決定要解除與馬利亞的婚約。聖經沒有說明約瑟決定的原因,但我們可以想像有幾個可能(一)這跟約瑟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將有權利承繼約瑟的一切。繼承不必然牽涉財產,而是一種繼後香燈的繼承(二) 究竟馬利亞是一個甚麼樣的女子?表面看來,她是敬虔,甚至賢良淑德,但隱藏的她卻亂搞男女關係。跟一個雙面人結婚是危險的(三) 馬利亞可能已跟約瑟說了其懷孕的事由,甚至約瑟也可能接受馬利亞的解釋,但約瑟卻不願意承擔這使命。約瑟只是一個木匠,一個普通的老伯姓,要參與拯救以色列人的責任實在太重了。不論基於那個理由,約瑟傾向不接受這孩子。這孩子成為不受歡迎的孩子

至於馬利亞,馬太福音沒有詳細交代她的感受。按一般常理,馬利亞也活在矛盾中,即順服上主還是堅持身體的自主性,選擇孩子還是約瑟。懷孕的是馬利亞,她對自己身體應有話語權,不須外人指指點點,但現實是,她不能不受別人影響。這可能是很多婦女當下的遭遇。事實上,孩子的不受歡迎也是對馬利亞的受不歡迎。

以馬內利

在這件事上,孩子是被動的他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命運是由他人決定的。沉默的孩子、無助的孩子、無力的孩子,誰為他說話?誰擁抱他?故事的發展是上主的使者為這孩子發聲,更重要,上主的使者說,這孩子是以馬內利。」以馬內利是上主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即上主與這孩子同在,擁抱他歡迎他和愛他。上主與這孩子的同在,不只適用在耶穌身上,更適用於任何生命,因為每個生命是上主形象。那麼,以馬內利不只是對耶穌的一個專稱,更是上主對生命的態度和應許,即上主擁抱歡迎和愛每個生命。

假設約瑟最後真的選擇拒絕聽從上主使者的要求,但這孩子不會因此而有缺憾他是被上主擁抱歡迎和愛。又假設馬利亞到最後選擇結束懷孕,但這死去的孩子仍是上主擁抱歡迎和愛那麼,教會和基督徒可以如何在當下社會見證以馬內利,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擁抱那不受歡迎的

最直接就是那些被墮胎的孩子2013年為例,新生孩子有57000多,墮胎的有10000我不是要怪責進行墮胎的父母(因為他們已經很艱難了),也不是要倡議更嚴格墮胎法例因以馬內利,我們可以從積極層面踐行上主對那不受歡迎的擁抱歡迎和愛例如,香港的母親的抉擇(Mother’s Choice,天主教會的出生權維護會(Birthright Society。因以馬內利,我們可以多一步思考社會政策和資源如何支援那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及其家庭,讓有障礙的人仍經歷被擁抱歡迎和愛

此刻,我特別紀念那些在敘利亞受到戰火威脅,甚至轟炸的人。一場由政府不公義和殘暴對待示威者的事件漸漸演變成內戰,後來伊斯蘭國加入,佔據敘利亞某些地方,並實行其恐怖管治,到現在俄羅斯參與,令內戰持續。在戰爭下,前方是不受歡迎的,消滅對方是目的。由2011年至2016年,因戰爭而死的人已高達40萬。看見一張又一張受戰爭傷害孩子面孔的照片時,我們流淚了。誰去擁抱歡迎和愛他們呢?

那不受歡迎的,更有同性戀者、露宿者、拾荒者、病患者、老人、新來港人士等。有他們在我們教會裡嗎?又或教會在他們那裡嗎?

你的回應

教會習慣為每一年定下主題,例如,往下扎根,向上結果等。不妨考慮為2017年,定以馬內利年,即上主擁抱歡迎和愛那不受歡迎的。除了憐憫外,上主擁抱和歡迎要我們去除偏見和害怕只有與那不受歡迎的真實接觸,我們才發現,我們在擁抱時,我們也是被擁抱歡迎和愛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不容易的悔改(太三1-12)



若問,有權力者抑或沒有權力者較容易認識和承認自己的罪呢?」或許,很多人會很快回應,這是因人而已,所以,有自大和偏見的沒有權力者,也有悔意和悔改的權力者。社會身分和制度上的權力對人認識和承認自己的罪真的沒有影響嗎?奇怪的是,施洗約翰沒有特別針對一般接受悔改的洗之人,但卻批評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受洗。他說:「毒蛇的孽種啊,誰指示你們逃避那將要來的憤怒呢?你們要結出果子來,和悔改的心相稱。」(太三7-8)這是施洗約翰的偏見嗎?還是一個人的社會身分和權力影響他對罪的認識呢?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甚麼人?簡單來說,撒都該人認為他們是最傳統的.他們只接受律法書(摩西五經)作為權威,認為其他書卷是非純正。他們不會接受法利賽人相信的教義,其中包括死人復活、天使和死後審判等。雖然撒都該人是一個宗教群體,但他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因為在當時以色列人社會,宗教跟政治分不開。撒都該人主要代表祭司階層,生活世界主要是聖殿.聖殿是當時以色列人生活的核心。當聖殿於70年被毀後,撒都該人式猶太教也漸漸消失。

至於法利賽人,他們是平民,沒有世襲,是知識階層。他們不只接受律法書,更接受長老的傳統,即現時大部份的舊約。撒都該人傾向視聖殿的宗教活動為核心,但法利賽人價傾向視遵守摩西律法才是最重要。所以,他們花時間詮釋摩西律法,定下種種規條,並以此規範平民生活。法利賽人式猶太教在猶太人中扮演重要角色,不但因為他們最接近平民,更因為在沒有聖殿日子,他們成為猶太人信仰權威。

某層面來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矛盾的。粗略地說,撒都該人代表建制權力,法利賽人代表建制以外的權力。然而,所謂法利賽人代表建制以外的權力也很有權力,成為另一權力核心,不但因為有法利賽人曾是祭司,更因為他們對平民的生活形式很有決定性。這解釋為何施洗約翰和耶穌很多時都針對有社會地位和權力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

你們要悔改!

當施洗約翰說,「你們要悔改!因為天國近了」時,我們曾聽見打劫的、殺人的、賭徒、吸毒者等的悔改故事,但甚少,甚至沒有聽見那些有權力者悔改的故事。例如,我們沒有聽過中國政府領導人承認錯誤,並悔改; 沒有聽過特首梁振英因其撕裂社會而承認錯誤,並悔改;沒有聽過警察因其濫權而承認錯誤,並悔改;沒有聽過學校管理層因其出賣教育而承認錯誤,並錯誤;沒有聽過議員因在立法會宣誓玩大左而承認錯誤,並悔改。甚麼使他們這麼困難承認錯誤和悔改?是他們面子比打劫的、殺人的、賭徒、吸毒者等人厚還是薄?

第一,每一個人都受其視域限制。例如,講道者只看見你們面前的樣子,但坐在你後面的人卻看見你手上電腦的活動。然而,如何看漸漸不再是人的自由選擇,而是人的社會身分,構成人的本身。所以,老闆很少明白下屬的辛苦、老師很少明白學生的艱難,高官很少明白市民的緊張。當然,市民,下屬和學生也不會明白政府,老闆和老師,但不同的,政府,老闆和老師是有權力的,可以決定市民,下屬和學生等生活和將來。

第二,有社會身分和權力者多是口不對心。某層面說,口不對心不是有社會身分和權力者的專利,但他們卻是最有能力做到的,更經常做。例如,經常說排名沒有意思、珍視教學、鼓勵通識的大學是最口不對心。我們的政府何嘗不是常說,急市民所急,但現實是如何呢?當口不對心成為權力者文化特性時,他們不會承認錯誤,並悔改.縱使有,也多是口不對心

第三,社會地位和有權力者的犯罪多是集體犯罪,即他們不是自己犯罪,更要求集團的人跟他們一起犯罪。不是因為一起犯罪比較開心,而是因為一起犯罪才會對擁有的社會地位和權力者之保障所以,在權力集團的裡異見者總會被排斥或自行離職

天國近了


或許,有人說,不要理會別人悔改與否,主要是個人做好。對,我們要承認錯誤,並悔改。但教會要追隨施洗約翰「在曠野有聲音呼喊著: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有責任向有社會身份和權力者和群體,指出他們的罪,並說,「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教會不要欺善怕惡,只向打劫的、殺人的、賭徒、吸毒者宣講悔改之道,更要積極向口不對心的有社會身分和權力者,以集團形式出現犯罪的有社會身分和權力者宣講悔改之道。此外, 基督徒太快將自己認同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以致看不見真正濫權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