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被呼召?
有朋友跟我說,她的朋友認為上帝呼召她參加香港小姐。後來,另一朋友補充說,她參加香港小姐選美時,得到牧師的祝福和全教會的支持。對於呼召一詞,我有數點反省。第一,呼召本身的神秘性。上帝不一定按我們常性出招。再者,在上帝呼召「大晒」的意識下,縱使不認同呼召的內容,我們傾向選擇沉默。第二,呼召似乎往往與一個不普通計劃有關。縱使被呼召者不需要完全清楚這計劃內容,他只要抱著一份戰競的信心參與。所以,我們很少聽見有人說,上帝呼召他今晚吃甚麼菜,因為吃飯太普通了。第三,呼召的內容總不可能太個人化和違反社會道德(這又不一定不可以),所以,聖經支持成為被呼召者一個很重要理據。所謂聖經支持,一個可能就是按所謂靈修的感動,將自己的經驗主導聖經。另一個可能就是以類比形式連繫聖經與當下遭遇,而遭遇的越相似就越容易印證上帝的呼召。
聖經的濫用
就以參加香港小姐為例,聖經的根據可能是以斯帖的經驗。那麼,以斯帖的經驗是甚麼經驗?簡單來說,她以美貌贏取王后,而她王后的位份成為拯救猶太人免被殺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這故事是否說明美貌有它的價值而其價值可以帶來權力,改變不公義,造福人民呢?
若以一種經驗相類似閱讀以斯帖的經驗時,有人將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合理化。若是,我們是否也可以攪香港靚模選舉?查實,我最大的關心不是選美,而是參加者將美貌與權力拉上關係。不論以經濟或社會地位解釋美貌所牽涉的權力,這是一種對權力的迷思,而缺乏對權力背後的霸權之批判。例如,將美貌等於「三圍數字」、以某種泳裝出現和以娛樂觀眾等等時,這已是一種權力的操縱。可惜的是,在爭取權力時,參加者願意成為這種對女性界定的女性,並將它合理化。我這樣說法是否反對選美會?這不是我今日要討論的課題,而是我對於那以為透過美貌贏取的權力就可以做很多很有價值的事之論述表示懷疑。不錯,香港小姐關懷貧窮人的行動可以推動社會公益,但真正影響社會的卻是德蘭修女式的身體力行,而不是一種宣傳式的呼籲。再者,我沒有看見香港小姐站出來為居港權人士的爭取,卻看見甘神父。同樣,我也沒有看見有香港小姐參加六四晚會。原來,香港小姐的在權力下是在受她倚賴的權力控制。
我尊重人的選擇和自由,但很多選擇不需要有上帝呼召的印證。不是因為我不相信上帝呼召,而是因為成為基督徒就是上帝呼召了。
聖經的運用
說回來,以斯帖的經驗說明甚麼?要解讀以斯帖經驗時,我不認為直接類比式的應用是適合的。事實上,以斯帖怎樣以競爭方式,並成功以美貌成為王后一事與當下香港小姐選美並不等同。第一,以斯帖的經驗是在女性不公平和對王權至上的背景下發生。沒有對父權和王權意識批判下,我們肯定或重複以斯帖經驗只是將悲劇延續。縱使上帝藉以斯帖拯救,但這不等於這制度是合理。第二,美貌不一定需要透過成為王后才可以為自己的民族,甚至為上帝做「大事」。以斯帖的經驗受制於她的時代,但現代社會已經不同了,女性不需要一定以身體和樣貌贏取機會。第三,現代社會特色之一就是商品化,選美就是一個例子。女子只是被包裝,而沒有個性。例如,為何要有年齡限制,為何要未婚,為何不是游泳,也不在海邊,但要穿某種泳裝。因此,我不但會說以斯帖經驗與今日選美無閞,更指出以斯帖的經驗是選美的受害者。那麼,她的經驗向我們說明甚麼。
從故事情節,以斯帖是一個有情的人。(四4)當她知道末底改和猶太人遇上的遭遇時,她的反應是憂愁。又縱使她懷疑末底改建議的可行性(四8-11),她最後仍聽從末底改的建議。或許,我們會質疑她的聽從是由害怕被上帝懲罰而不是情,但若連上帝也不害怕時,這才是人的悲哀。因此,以斯帖不是因為害怕自己受害才去見王,遊說他改變哈曼殺戮猶太人的計劃,反而對上帝敬畏,使她有勇氣去承擔一個她很想,但卻沒有能力承擔的決定。
第二,故事的發展,以斯帖不再停留一個無知少女或只有美貌的角色,反而她主動吩咐末底改(四16-17),並有計謀請哈曼吃兩次飯,來減輕他的懷疑(五)。雖然聖經沒有交代為何王會睡不著,為何他想要讀歷史書解悶,為何他讀到末底改的事,為何哈最剛經過,為何王覺得需要在此刻立即為末底改做一些事。(六1-3)這一切偶爾實在太偶爾了。若非有上帝在背後,猶太人的遭遇不容易改變。雖是如此,但若沒有以斯帖安排哈曼入宮,安排人取歷史書,並閱讀末底改的事給王聽的話,上帝的工作也不容易成全。
以斯帖經驗說出一個女人可以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此外,她是一個有勇氣,也有外交能力和謀略的人。但這一切只有在敬畏上帝下,人才不會只為自己利益著想。
結論
以斯帖的經驗與美貌有關嗎?這只是一個偶爾,而不是必然。再者,美貌與智慧只是一個口號,不是真實的。另一方面,以斯帖的經驗沒有支持選美的正當性,反而提出對上帝敬畏,放下自身利益。這是高委矮肥瘦,美與醜,老與幼的人皆可以。
有人自称,回应上帝呼召,去选香港小姐!这真是邪门,连我,不肖生,这么不肖,也觉得怪怪的。。。
回覆刪除有人跟我说,上帝呼召他去做直销业,也呼召我,做他的下线,因为直销业可以赚很多钱,就可以奉献给教会,教会就有钱了!
我对他说:上帝很有钱,你不必这么操心。。。。哈!
为何,没有人说, 上帝呼召我去过贫穷的生活?好像,圣芳济。。。
“呼召”经常被人利用来合理化自己的理想,就如1997年以前,一些香港基督徒说的“神呼召我去美国/加拿大”一样。
回覆刪除“呼召”也不应用来合理化参加选美的虚荣心。
就如一些人也会说“神呼召我从政。”
可能,“呼召”经常被利用,来“应付”一些不懂得怎样交待的决定,还特意加上一份“属灵”重量。
哈!“呼召”这个字时常都被许多基督徒滥用,因为它的背后有着神权的意思。而且它对人的私欲有一个很好的属灵遮盖。
回覆刪除所以, 我只傾向將成為基督徒視為呼召, 因為不是我們自願成為基督徒, 而是上主恩典. 在這大原則下, 其他呼召可以不提, 也不是甚麼重要了.
回覆刪除老師,
回覆刪除這篇我轉載去到uzone.com的大字報了。
相呎信你都不會介意呢?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小弟基本認同龔教授你的分析. 不過小弟認為今次事件跟以往,借呼召隨已意行的例子有少許不同.
回覆刪除因著新一代網絡大眾的影響, 選美本身的價值意義(及簡單當選的目標)可能已經改變. 這次是否跟著以斯帖模式的蒙召及結果也很難說.
教授請看看:
http://www26.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0363506
小弟愚見, 如果某人真的聽見呼召而參選, 上帝也可以不要她當選, 而當上一個在網絡上有好見證又有知名度的基督徒, 其實這位分比冠軍更難當, 得到的"權力"可能更大. 不過, 這看法一樣帶了一點神秘性的個人信仰經驗, 當事人的呼召詳情不清楚, 很難討論.
事情最後怎樣, 還是要看下去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