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主回家

 


基督徒對主回來有兩種傾向。第一,主回來是要拯救我們,因為我們身處一個令人歎息世界。耶穌說,「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約十四2-3),就有這意思。在第一個理解下,第二種傾向是主回來是審判之,施行公義。使徒信經有這樣表達,「祂將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這兩種傾向的共通點都是要將義人帶離這敗壞世界。然而,約一10-11曾指出,「他(耶穌)在世界,世界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並不接納他。」世界是上主的家,是祂愛的家,住在這家的人應該歡迎這家的主人回來,但現實卻不是。住在這家的人卻將祂殺死,釘祂在十架。那麼,主回來是否存報復心態?還是祂仍期待回到祂所造和祂愛的世界?有些人會歡迎主以報復態度回來,因為我們同是受害者。但若主回來是沒有報復心態,只想回到祂愛的家,我們就要執好屋企,歡迎祂回家。我選擇主回來是主回家。跟著問題是:我們要執屋。執屋不只是打掃、清潔,更要裝修,添置新傢俱。那麼,我按甚麼方向執屋?

近日,我有類似執屋和搬家經驗。我住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有27年,個多月前,我終於要搬離校園。要搬去甚麼地方?按甚麼準則選擇新居?在經濟限制下,我們定下幾個要求。第一,新居應是一處可以容納我們夫婦二人、六隻貓、間中兩個在香港女兒和女婿回來吃飯的地方。第二,新居應在一個相對地低密度、開揚、有山有樹和寧靜環境。第三,要有車位。第四,可以的話,新居應是一處可以同一時間接待8-10位學生。有這樣一個我們經濟可負擔的居所嗎?

話說回來,我們如何預備歡迎主回家?要知道主的家是這世界,不只是教會。所以,有好的敬拜生活是不夠。耶穌說,「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給我們一些頭緒。第一,這是一個沒有排斥的家。耶穌第一次來就遭排斥,所以,多元和包容是歡迎主回來最基本預備。今日,在上主的世界,遭到排斥的有身心障礙者、宗教信仰者、不同種族者、異見者、性別和性傾向等,歡迎他們就是歡迎主回家。實踐多元和包容並不容易,因為社會中有權力的人就是不接受多元和包容。他們可能來自教會、政府和親朋。

第二,這是一個保護生命的家。這關乎安全,其中有食物安全、生態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等。 近日日本政府排放福島核廢水存著對水產食物安全的憂慮,但我們要知道排放核廢水不限有日本,其他國家也有,包括中國。例如,香港的方圓200公里內已有4座核電廠,包括大亞灣、嶺澳、臺山和陽江。所以,我們關心生態安全時,不要只看日本,也不要只看單一事。坦白說,當世界有人因食物不夠導致飢餓和生存不安、因政治變化導致本體不安全、因政治野心和權利導致生命不安全時,我們有責任執好這個家。

第三,這是一個使生命豐盛的家。一般來說,我們傾向從量來理解生命豐盛。例如,「兒孫滿堂」、「五豐收」;今日主導全球經濟的資本主義也以製造財富為目的。上主創造世界時,祂吩咐眾生萬物「繁殖增多」、「生養眾多」(創一)。當我們說,任何剝奪某些物種的生存都不是豐盛時,反諷是個別物種的「繁殖增多」卻帶來對另一物種威脅,人口膨脹就是一例。人類增加不只霸佔其他眾生的空間(例如,開墾更多樹林作農業之用),更過度消耗地球資源,增加溫室效應。所以,豐盛不應只從量的角度,更要從自由來考慮。這是坐監朋友教曉我。第一,在上主前的自由,即與上主建立關係。第二,在團契的自由,即上主的命令讓我們與眾生萬物建立相互尊重關係。第三,為生命的自由,即尊重生命,並成為我們被召的受造物。第四,在限制中的自由,即接受我們是有限的受造物,並要在此時此地生活。

沒有排斥、保護生命和活出豐盛是我們要歡迎主回家的準備。然而,現實與我們要預備的目標距離很遠。保羅說,

因為受造之物屈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而是因那使它屈服的叫他如此。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從敗壞的轄制下得釋放,得享上主兒女榮耀的自由。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呻吟,一同忍受陣痛,直到如今。(羅八20-22

呻吟,陣痛」不是完全來自人在限制中的自由,更是因受到來自人為的不同程度威脅和剝削。面對威脅和剝削,躺平是一個選擇、等主回家收拾殘局是又是一個選擇,但我選擇積極執屋,不只因為不要交一間爛屋給下一代,更因為不想令主難過。求聖靈堅固我的信心,也保守我作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