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越軌」的人生旅程(路一27-35)


 

越軌不一定牽涉道德,也與犯法沒有一定關係。簡單來說,越軌指不按社會規範、標準或期望來選擇和生活。所以,當一個大學畢業生當的士司機可以是父母社會的一種越軌,甚至一個讀完神學不當牧者也可以是教會社會的一種越軌。傳統社會,婦女的幸福軌跡是拍拖、結婚、生子、抱孫、協助丈夫,家庭的幸福就是她們的成就。越軌就是婦女不按婦女幸福軌跡來生活。有些婦女是被迫越軌、有些婦女是選擇越軌。那麼,馬利亞經驗甚麼的一種越軌?

從路一27-35,我們可以推論馬利亞是按當時婦女的社會規範來生活。像一般少女,她很年輕時已有男人要、被許配,也很年青就成為別人妻子。她與約瑟的關係是因愛還是因規範從來都不是問題,成為男人的妻子、成為兒女的母親和照顧家庭就是了。然而,人總有些越軌種子,這或許就是人之為人。當天時、地利和人和配合時,這粒越軌種子就會發芽了。上主藉天使向馬利亞顯現和宣告就為馬利亞製造當天時、地利和人和。

第一,天使向馬利亞說,「你要懷孕生子。」這不只牽涉未有性行為懷孕,更是將結婚的馬利亞立即成為母親。成為母親一事可以有參照,但未有性行為懷孕是甚麼一回事是超乎她可想像(按馬太福音)。她被選擇的越軌將要付甚麼代價是未可預測。她能承受嗎?

第二,天使向馬利亞說,「這孩子要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上主的兒子」。這帶有強烈宗教、民族和政治色彩的人生是平凡的馬利亞從沒有想過。看見自己孩子的成就當然是母親的一份榮譽,但也可能是一份越軌的榮譽。是福還是禍?

第三,面對來自天使的越軌挑戰,馬利亞回應,「我是主的使女,願意照你的話實現在我身上。」我們習慣將這話說成順服,但我更會說,馬利亞接受越軌的挑戰,也可能回應她內心越軌的種子。原來,順服可以是越軌。馬利亞就戰戰競競踏上不一樣人生

查實,馬利亞接受越軌的順服或多或少也反映在我們人生。例如,很多牧者分享他們越軌順服的經歷,走出社會和家庭給他們規範,離開工作,接受神學訓練,成為牧者。但當我們將牧者一職等同越軌順服時,牧者職業就可能將越軌正常化,形成另一規範。例如,有牧者認為牧者只可以在堂會和專一身份出現的牧者才是牧者,接受不了slash 牧者或在工廠做包裝工人的牧者。另一情境,移民對很多人來說,絕對是一種越軌的人生。但同樣,當離開成為大道理時,選擇留下來也可以成為一種越軌。

面對越軌的順服,人總帶點害怕,因為這另僻軌道是福是禍,無人可知。當然,這害怕又可能會令人渴望,因為人生將不再一樣。但對馬利亞,這懷孕的越軌是害怕多於渴望。就此,天使向馬利亞作出兩個肯定。第一,「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蔭你。」第二,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現在懷孕六個月了。」要對上主信心之餘(祂會保守,上主以伊利莎白的經歷,給馬利亞一個印證。就著上主印證,這牽涉辨識力和聯想力。

辨識力嘗試解答為何一些人看見上主工作、一些人卻看不見上主工作。上個月,我再次到訪波蘭奧辛維斯集中營。在全能的上主信念下,我們傾向從宏觀角度,問;為何上主不施行救贖,消滅納粹政權,保護集中營的人。但在上主是受苦基督的信念下,我們會傾向從微觀觀察,即受苦基督如何在去人性下保存良心;如何在無望下,扶持軟弱的和安慰傷心的;如何在痛苦中,參與受苦基督對眾生救贖等。微觀辨識不是要取締宏觀辨識,但我們要從上主培養出不同辨識力。

聯想力嘗試解答A與B的關係。伊利莎白的懷孕與馬利亞將會的懷孕是兩件事,不一定有關。事實上,很多時的聯想是想多了。20年前,有學生問我,「我到海外升讀神學博士是上主心意嗎?近日在出售房子一事遇到的挫節是上主還是魔鬼的艱阻?」如何建立信仰上的聯想?我們很多人或許都沒有馬利亞從天使而來這具體說明的聯想。反而,很多時,我不是想多了,就是想少了。那麼,要保持聯想的辯証是需要的,即在相信之時,保持懷疑;在懷疑之時,保持相信。

我們總希望有馬利亞來自天使這麼清楚的指示和印證,以致我們更有勇氣作出越軌的順服。然而,人生很多時的選擇都不是有如此清楚指示和印證。再者,上主的話也不必然要令每一個人越軌。反而,我們要敏感自己內心越軌的種子,對上主介入的開放,培養一份靈性辨識力和聯想力,有勇氣越軌和順服,回應上主的邀請。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說了回來,就會回來

 


生活需要警醒,但長期保持警醒狀態會令人身生不健康,甚至可能患病。相對於警醒,hea 或躺平代表的消磨時間、不太努力做事就會批評為浪費人生,不負責任。Hea和躺平不是因為對生命不負責任,而是因為太疲倦了。

一位女孩子,201911月被捕,四年後的今年8月開始審訊,下星期將有裁決。她這四年如何生活?除了不能向人分享案情外,她要每星期到警署簽到和隨時預備被警方通知。她很小心生活和講話,也不能有很長遠計劃。我會形容她很警醒過這四年生活。因沒有放鬆,警醒生活只有緊張和鬱結,甚少有笑容。她的遭遇可能是數千被捕者和遭檢控的寫照,也象徵數十萬人在極度警醒生活的人之情緒。他們可能是一直照顧有特殊需要孩子的父母、一直照顧患病和不能自理父母的孩子、一直掙扎在留港與離港的家庭、一直在自殺邊緣掙扎的人。他們不是需要警醒生活,而是 Hea或躺平,可以放鬆,暫時放下要達成目標的生活。

2023年將臨期第一個主日的經文是可十三24-37,重點是警醒。這段話是關乎聖殿被毀後的遭遇(十三2)。對猶太人來說,聖殿是他們政治和經濟生活之餘,也代表上主的臨在。所以,聖殿被毀含意生活秩序的破碎。上主離開猶太人嗎?如何在羅馬帝國權力下生活?這是上主救贖日子嗎?在這背景下,經文所講的警醒是要安慰生活在不安環境的人。例如,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絕不廢去」(節31),也不要因主還未回來而放棄對主回來的相信(節32)。然而,要留意的,這段經文只有「召集他的選民」(節27),卻沒有任何審判信息。那麼,「睡著了的」(節36)不會因此受審判,他們只是錯過了看見上主所做的新事或救贖。按以上理解,警醒不是加重生活已很警醒的人之壓力,反而向我們說:

第一,要相信「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絕不廢去」(節31)、要相信主基督會回來。或許,現實生活裡有太多理由令我們懷疑上主仍在嗎?公義仍有嗎?平安仍有嗎?真理仍有嗎?現實生活的殘酷使我們很難接受一位仍不像預期的上主。坦白說,我沒有甚麼更好理由說服你要對上主的相信,也沒有甚麼證據要指出主基督快回來了。雖然有些人用以巴衝突指出主回來日子近了,但主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節32我只能說,警醒是一份固執。總使在我有生之日,我可能仍未親身看見主回來,但祂說了回來,就會回來。這份對主回來的固執沒有否定我們可以hea或躺平,因為主回來不需我們積極配合。若需要hea 或躺平,就放心去做吧

第二,警醒是一份視野多於不眠不休。事實上,不眠不休不等於是一種視野。反諷,不眠不休可以是甚麼也看不見,或看不見應要看見的事。警醒關乎看見。這是客觀的事,也是視域(horizon),以致在同一場景,有人看見,有人卻看不見。那麼,hea或躺平是另一種警醒,讓我們可以看見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這是習慣用勤力與懶惰視域解釋警醒的人不會明白,心靈警醒與工作警醒並不一樣。

第三,警醒是一個群體課題多於個人課題。意即,若我可以為別人多跑一步,多付出一點,別人就可以hea或躺平一會。這為何不可。需要 hea 或躺平的 不需因 hea或躺平而感到罪疚,因為我們彼此守望。在2013年烏克蘭11月「歐盟—廣場」抗爭時,烏克蘭抗爭者聚集在基輔廣場。他們反對政府與俄羅斯簽署經濟合約,退出與歐盟商議。廣場旁邊的教堂,其鐘樓就成為抗爭者的守望台,遙望警察活動。每看見警察有行動時,守望者就敲鐘,叫醒在廣場的群眾。我的朋友就是在鐘樓守望三個神父之一。在群體生活中,警醒是彼此照顧,有人敲鐘、有人煮飯、有人唱歌、有人休息。按每人生活步伐就可以了。今日你是 hea或躺平的那位,明日你可能是守望的那位。

若要明白將臨期所講的警醒,我們先要放下由學校和工作,甚至家等庭制度建構的勤力與懶惰論述,以致我們才可以明白警醒關乎相信上主說了回來,就會回來,不要被現實嚇怕而懷疑主的話。警醒與勤力沒有必然關係。又若你需要  hea或躺平,不需帶著罪疚,我們彼此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