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信心,從謙卑開始(路七1-10)



基督徒的信心牽涉三個問題:(一)信心的對象?基督徒的信心對象是上主,不是政府,也不是股票市場然而,生活的悲劇挑戰我們從對上主的信心到上主是否值得相信。這是每一個基督徒都會面對的挑戰。(二)信心的內容?內容不是中六合彩,而是上主的救贖救贖的原意就是醫治,包括身體、情感和心靈。那麼,政治制度的普選是否屬於對社會割裂的醫治?(三)如何堅固或深化信心?這是今日要跟你們分享。

一般來說,基督徒有兩種看法。第一,堅固或深化信心來自對上主的順服。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失去信心,不是因為我們得不到我們的期望,而是因不肯接受這是上主的安排。相反,當向上主順服,並接受上主的安排,我們就不會投訴,也不抱怨,並繼續保持對上主有信心。所以,信心即順服。然而,若以順服詮釋信心的話,信心是就沒有位置的。另一問題是,以順服詮釋信心使我們對社會的不公義傾向保守和沉默,因為一句「上主有祂的時間」就解決了,而我們的責任就是順服上主的時間。

第二,因受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影響,堅固或深化信心往往被理解為不問理由,甚至沒有理由或最無可能的情況下,仍繼續相信。例如,亞伯拉罕不知道上主要帶他去甚麼地方,他就去了。他不知道為何上主要他將其兒子以撒作為祭物,他就聽從了。信心來自相信上主是上主。所以,一個患了重病的人的信心就只有相信上主會醫治,而沒有其他可能。然而,這種對信心的理解容易產生的大信心和小信的分別,而這分別往往更成為一種論斷別人靈性準則之一。另一問題,就是以信心掩蓋應要有的理性與現實。

若信心不是順服和不問理由的話,我們如何理解今日聖經(路七1-10)的百夫長經驗,尤其耶穌對這百夫長的評論,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百夫長的信心是否因耶穌不需要在場,仍相信耶穌醫治的能力可以在他的家發生?又百夫長的信心是否因耶穌不需要知道患病者患甚麼病,仍相信耶穌醫治的能力?若不是這些原因構成百夫長的大信心,我們如何理解?

第一,故事的百夫長是羅馬帝國政權下的地方官。他們不是代表以色列人的利益,而是羅馬政權。所以,百夫長是外邦人。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對外邦人的態度是外邦人不是上主的選民,甚至上主的恩典也不會臨到他們身上。這種想法也成為外邦人如何理解他們跟以色列人上主的關係。當然,外邦人不會認為以色列人的上主比他們相信的諸神更有能力。在這背景下,耶穌贊賞百夫長的「這麼大信心」,就是因為他相信上主的恩典和救贖也包括外邦人。百夫長沒有以他配得為理由(建造會堂)為自己辯護,反而他說他不敢當,但相信耶穌的愛與憐憫下,配得與否已不是問題了。原來,信心是相信上主恩典比我們想像中遠,想像中闊。這事讓我聯想起教會如何對待社會性少眾。擁抱性少眾的教會是離開上主的心意還是表現對上主的大信心?我認為是後者.

第二,百夫長是一個地方官,並按他所說,「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主人與僕人的經驗不但使他懂得分別誰是主人和誰是僕人,但更重要,他知道自已在耶穌面前是一個僕人。那麼,耶穌贊賞百夫長的「這麼大信心」,不是因為他不需要耶穌到場,而是因為他沒有因他個人的權力和地位,也沒有因他對上主恩典的理解,變得自大,反而他以僕人的態度回應上主。人對上主的謙卑必然使他對人的謙卑,即不企圖去控制、不濫用權力,並開放地尋求復和。否則,他的信是虛偽的。當當下不同遊行強調遊行數字的重要性,並由此建立其信心時,我們要認識謙卑才是信心的基礎。所以,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比以人數佔領中環更適合。

我們對上主的信心,不是因相信上主的大能,而是因祂的恩典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然而,沒有以謙卑過基督徒的信心生活,即僕人,我們只會是一個偽信的人濫用上主恩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