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5日 星期六

彩虹之約:禽流感之後(創九8-17)



今年(2014年)128日政府宣佈將長沙灣家禽批發市場2 萬隻家禽殺死,並停止家禽交易21日(219日將解禁)。原因是來自廣東省供應本港的活雞樣本被証實對H7N9禽流感有陽性反應。對於政府殺雞最大反應者是雞農,隨後是批發商、零售商、運輸商等,因為這直接影響他們的生計。另一組關注是:如何改變市民食活雞的習慣,並發展冰鮮雞市場?在整個討論中,家禽只剩下商品、價格和食用的價值。家禽還有他們自身的價值嗎?當強調家禽自身的價值時,他們就不可以被食用和被標價,但對大部份人來說,這是很矛盾,因為現實是,我們不但食雞,也享受食雞。就此,我們對家禽的討論變得進退兩難,以致那些不認同殺死家禽的人對家禽被殺的回應表現得無能為力。我們可以如何繼續討論?

這使我想起在洪水一事後,上主與挪亞和一切從方舟出來的活物立約,就是「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創九11)洪水滅絕的特徵是全面性的,不論所牽涉的人與物是好與壊也通通被滅絕。所以,上主的承諾不是不用水的方法去殺滅,而是不會一一通殺。所以,重點不是上主可以用火和其他方法去殺絕。否則,這只會將上主的承諾變為一種語言偽術。為何上主會作出這樣的承諾?

創八30-31說出一個可能性,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種潔淨的牲畜和各種潔淨的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了那馨香之氣,耶和華心裏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詛咒土地,因為人從幼年就心裏懷着惡念;我也不再照我曾做的毀滅一切生物了。」

聖經以燔祭來解讀挪亞的獻祭。按利未記第一章,燔祭是:第一,完全獻上,不留一點。祭牲被放在壇上完全焚燒,化為煙灰,不留下任何部份供人享用。第二,祭牲必須沒有殘疾(完全健康、完整)。第三,獻祭過程中,供獻者要按手在祭牲頭上,表明他與祭牲完全認同,讓祭牲完全替代他(燔祭有贖罪功效)。第四,馨香,不是指祭物燃燒的氣味,而是神看見供獻者的心,祂欣賞和喜悅,感到滿足。第五,燔祭是個人的、自願的,而非必須的。

燔祭帶出上主、人與非人的活物之關係。第一,非人的活物代表了人向上主的奉獻,甚至到一個地步將自己生命獻上。當我們習慣以創一26來描述人與非人的活物關係是人對他們的管理時,我們忽略了他們為我們獻上生命了。第二,代表不只是代替,讓人可以自由,更含意認同,以致人也要將自己向上主奉獻,為主而活。第三,人有別於非人動物(創九5-6),他們各有其天職。所謂內在價值,不是獨立於外在因素,而是從關係中體驗出來。所以,在非人動物的代表中,人體驗自身內在價值,也認識非人動物的內在價值。第四,上主被萬物(包括人與非人動物的犧牲)自願的悔改感動了,以致祂作出承諾,甚至以聖子道成肉身成為人,成為祭物,不讓非人的動物承受這痛苦的責任。因聖子成為祭物,燔祭已不需要了,非人動物被救贖了。然而,在以人為核心的思維下,聖子只被解釋為代替人的罪,而忽略了非人的動物。以上對挪亞的燔祭與上主的承諾如何可以幫我們理解殺雞一事?

第一,若從以往發生殺家禽的廣泛度來說,今次殺2萬隻家禽已是一個相對地少的數目。例如,199712月殺了130萬隻、20015月殺了120萬隻和20022月殺了90萬隻。這是因為爆發規模相對地細還是管理改善了?但從本地雞農和批發商來說,管理仍可改善,以致可以減少被牽連的雞。

第二,禽流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病毒,但不等於我們不可以做好預防。預防不只是注射預防針,更牽涉飼養的環境等等。查實,今日所謂的農場是美化了雞工廠。若他們為我們生命犧牲了,我們是否應為他們改善其生活環境,不是為了有更好的肉質,而是為了尊重。

第三,當重點從活雞銷售轉向冰鮮雞時,我們也應考慮從減少肉食。聖經沒有支持素食,反而容許食肉,但我們要知道聖經時代的人不是常常有肉可食,因為資源貧乏。所以,食肉可能只是一至二星期一次,但今日的肉食已過多了。重點不是素食,而是減少食肉,讓非人動物可以得到真正釋放。事實上,推廣星期一是素食日已開始了。

或許,很多人對即將取消家禽交易沒有很大注意,因為這只是一個活雞與冰鮮雞的課題,但我的分享要指出因上主與眾生立了彩虹之約,並宣告聖子對非人動物的救贖,我們就要以行動回應彩虹之約而不是漠視上主對非人動物的救贖,反將他們壓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