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格之所以出現,因為這有助於對群體身分的界定和保護。所以,香港人有他們對香港人的資格 (居港七年,但外地家庭傭工不包括在內)界定、醫生有他們對醫生的資格(獲取香港醫務委員會評核)界定。但當資格漸漸從界定轉變為排斥,並成為個人最主要,甚至唯一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和評價時,我們整個社會就失去對生命的接觸,因為資格取代了生命,甚至生命是為資格。例如,學生活動的目的是獲取資格(有助升學)多於興趣、官僚下的工作世界看你的資格多於能力、在職人士的進修是為要獲取資格多於學習,甚至購物衣著也從資格考慮。
其實,你們藉着信,在基督耶稣裡都成為上主的兒女。你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不再分為奴的自主的,不再分男的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稣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三26-28)
表面看來,這只是一個宗教課題,但耶穌基督的救贖從不限於宗教層面,更關乎宇宙萬物。因此,當有人因性別、殘障,性取向(性身份)和種族等受歧視時,教會要站出來,宣講耶穌基督的救贖,即生命優於資格;又當有人以侮辱性字眼咒罵中國旅遊人士時,教會要站出來,宣講耶穌基督的救贖,即生命優於資格。
神學其實很簡單,就是認識,宣揚並實踐耶穌基督的救贖,即從資格轉向生命。社會需要神學,因為社會已忘記生命,只有資格。神學要向社會展示生命優於資格的意思。教會需要神學,不但因為神學提醒教會是否實踐耶穌基督的救贖還是製造資格,更要培養信徒學像耶穌基督,對生命的投入。然而,當神學只是某些人的專利(即只有當牧師的,才可讀神學),神學又變成資格了。因此,只有每一個信徒參與神學 (讀神學,支持讀神學和神學教育)
,神學就是生命,而不是資格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