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帶著毅行精神排隊去投票

執筆之際,得悉6月20-22日民間全民電子投票系統受到嚴重攻擊,未能暢順運作。誰要癱瘓電子投票系統?為何要癱瘓它?我們可以有其他方法補救嗎?

要找出幕後黑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精通網絡運作的人理應懂得以不同方法掩飾其身分。再者,若真的成功把他找出來,這也不代表我們可以查出結果。因此,我認為重點是以積極方法解讀這事件。第一,可能受荷里活電影影響,設計系統者總會找一些人,讓他們攻擊設計者的系統,藉此改善這系統的盲點。從這角度來看,電子投票系統受到攻擊的目的是要找出這系統的盲點。當下,問題在正式投票當日前數天已出現,這讓籌備者有足夠時間執行B計劃,而投票者也要配合B計劃。

第二,可能受粵語長片老和尚要試煉拜師者的影響,我認為這次攻擊不是針對公投一事,而是要考驗推動者和投票者對普選的堅持。若電子投票最終未能進行,傳統的直接投票和人手點票是較難攻擊。當然,我不排除將有更大的試煉,包括街道封鎖、公共交通工具癱瘓或八號風球等。試煉不是要削弱我們的堅持,而是堅固我們的堅持。

第三,這次攻擊揭示攻擊者的恐懼多於他擁有的力量。若不是恐懼的話,他們就無需要動用這麼大的資源攻擊電子投票系統。月前,當陳健民教授說,若少於10萬人投票,他接受佔中是失敗,並向公眾道歉。批評者認為10萬人的數字過低,是陳健民教授自設防止自己的失敗。反諷的是,攻擊者對電子投票系統攻擊反映他接受10萬人的數字,以致他先下手為強,阻止有10萬人出現。因此,陳健民教授定下的數字不是為自己免於失敗而設,而是有理由的。

不論最後是否有電子投票,讓我們以毅行精神排隊投票。

不要怕,只要信(取自聖經)

對於中央政府於6月10日頒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香港人不要太驚慌,因為其中對香港管治的論點只是舊酒新瓶。例如,白皮書提到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

查實,中央政府對香港多年來爭取普選一事的處理方法已是按以上邏輯進行。再者,搬龍門是任何專制政權的特色。香港人對此應不陌生。或許,香港人感到驚慌,不是因為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態度改變了,而是因為中央竟然如此赤裸裸表達它對香港的態度。坦白說,中央以往做了它所說,但不高調地說;中央今次說了,並繼續做它所說。驚慌總少不免,但不需因此太困擾,不是因為我們不害怕,而是因為自第一日出來行(爭取普選),我們已預「左」了。

面對被恐嚇下,香港人無需自亂陣腳,趕著入紙申請移民,反而應認真生活,包括:

(一) 無懼以公共理性參與香港政制改革討論,並負責任地行使公民權利。縱使任何提出和堅持公民提命的都會被批評為不遵守《基本法》和佔領中環的行動會被視為反中亂港,但我們仍會以最好的理性和最大的和平跟政府辯論和進行 。
(二) 我們知道「真」普選不是萬應靈丹,但有總比沒有好,因為我們已經歷了現時的選舉方式十五年,弊多於利。雖然「真」普選可能不會在2017年發生,但民主不只限於在政治制度中出現,更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我們繼續投入深化民主意識,並以不同歷史企劃踐行民主精神。
(三) 或許,政治現實使我們驚慌和沮喪,但政治現實不是最後,因為我們相信真實的政治,即公義和愛。

或許,我對白皮書的解讀過份簡單和天真,但因這天真,我們堅持真善美。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見證一個新秩序的誕生 (神學主日, 使徒行傳二1-21)



一日,女兒問,為何你選擇教神學?為何你選擇在大學教神學?她從來沒有問過我這問題或許,這代表她已進入人生另一階段,即大學畢業在職,尋求前路她的問題帶我嚴肅地思考我如何理解我全時間參與十八年的神學教育若要用一句話來說的話,我會說,「神學教育的目的是見證聖父透過聖靈藉耶穌基督讓一個新秩序的誕生。」這是一個甚麼的新秩序?這新秩序如何誕生?我們如何見證?誰是我們見證的對象?這一連串問題正是今日三代經題徒二1-21要向我們說明。

按這段經文,除了門徒個人感受到被聖靈充滿外,五旬節的外在表現就是門徒說起別國的話這是當時在場人士很驚訝的經驗。其中有些在場的人認為門徒渴醉了,因為他們未能分辨不同語言,以致視之為胡言亂語在驚訝門徒的能力和批評他們渴醉之間,門徒為這次經驗提供一個詮釋。作為門徒代表的彼得以先知約珥的應許來解讀這事彼得說,

上主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血肉之軀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要見異象;你們的老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把我的靈澆灌,甚至給我的僕人和婢女,他們要說預言。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血,有火,有煙霧。太陽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主大而光榮的日子未到以前。那時,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

對於彼得的詮釋,我們可能有很多疑問最直接的問題是:門徒只說出不同的語言,並沒有見異象做異夢和說預言,也沒有神蹟奇事那麼,彼得是否濫用聖經?是否誇大說不同地方語言的經驗?另一個問題:受眾是否明白彼得所說的?當時社會大部份人是文盲,而經卷流傳也不普遍(活板印刷要到十六世紀),所以,猶太人對彼得所講的可能一知半解

要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讓我們先理解約珥書彼得引用經文是約珥書二28-32,而這段經文的脈絡是上主因為聽到以色列人的哀聲(1至二27)而作出公義宣告的應許(1-20上主的應許是要恢復誠實者之地、從敵人之手解救以色列人,並進行公義審判28-32是從以色列人的哀聲到上主回應的轉捩點所以,重點不是異象異夢預言和神蹟奇事,而是這些符號所代表上主的臨在,拯救的開始明顯地,彼得引用珥二28-32來解讀說不同地方語言的經驗,並提出耶穌就是上帝的神蹟,耶穌的復活證明他就是基督一個新秩序已經誕生,不是以政治權力出現,而是以悔改生命聖靈恩賜出現,即真理自由和服務

然而,約珥書所描述以色列人哀聲與上主拯救的框架不是它的獨有,也是先知書的框架以色列人對這框架認識並不陌生,因為這是他們每一年過逾越節的經驗所以,文盲和聖經的不普遍流傳不會影響以色列聽眾對彼得詮釋的理解,以致聖經記載,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

從說不同語言這事件來看,作為見證者的彼得不只是報告所看見的事,更需要有一種詮釋能力,以致他可以按上主心意解讀,讓群眾可以明白這事件箇中意含第二,見證者不是一個中立者,而是一個對所見證的有熱情的人,甚至願意為此付出生命這解答了為何殉道者martyr)一詞的希臘文是見證人(μάρτυς殉道是因見證者堅持所見證所致,因為見證者不能對他所見證不投入感情。第三,至於見證的內容,就是聖父透過聖靈藉耶穌基督讓一個新秩序的誕生一方面,這新秩序是沿襲約珥的傳統,即公義和救贖的彰顯;另一方面,這新秩序的誕生不受制於種族地理時間、政治形式,以致彼得說,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給所有主—我們的神所召來的人。(徒二39

按以上對使二的理解,神學教育就是培養見證者,讓他們有能力辨識他們要見證的聖父透過聖靈藉耶穌基督讓一個新秩序的誕生、對他們所見證有熱情,甚至願意為所見證的殉道,並隨時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別人對我們信仰的查詢。要補充一點,可能受法庭觀念影響,我們傾向將見證規限於說話,但見證是多樣的,包括社會行動、社會踐行

或許,你們有興趣問,聽完你的講解後,你的女兒明白你何選擇教神學嗎?」她沒有追問,只說,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