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不似預期的孩子(路二41-52)


 

聖誕節關乎聖子的誕生的焦點自然落在這誕生孩子身上路二41-52是福音書唯一記錄耶穌的青少年。這記錄的重點要帶出耶穌的身份,即他不只在猶太人傳統下成長,他更是聖父的兒子。透過青少年耶穌在聖殿的對答和順從父母,路加以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總結耶穌青少年的成長。對很多基督徒家庭,耶穌的青少年成長成為基督徒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約瑟、馬利亞和孩子的家庭成為基督徒家庭的典範。然而,現實不是如此,母慈子孝不是常見。今日,我要分享的—不似預期的孩子

基督徒父母多希孩子不但蒙上主賜福是一位愛主愛人的基督徒當自孩子成為傳道牧者時基督徒父母會很感恩像耶父母一樣基督徒父母自孩子年少時就帶他們返教會主日學和教會活動並為他排在基督教學校升學有些家因教會主日學不夠好轉到另一教會去我欣賞父母對基督教育的認真。然而孩子長大後而他們選擇的路可能與父母的期望有很大距離例如已沒返教會,也認自是基督徒當然這不代做壞事。基督徒不是代表好人。多年基督教教育似乎在他們身上有持續影響。當父母朋問父母,「子女有返教會嗎?」有些基督徒父母不知如何回答已沒返教會的子女。再者基督徒父母也不知何向友人回應已離的子女,甚出櫃的子女這一切反基督徒父母的基督教教失敗嗎?反映他們沒有做好基督徒父母責任嗎查實父母不需有這樣內疚不但因為每一個人要為自責任,更因為父對孩子的愛沒因子女沒在教會和人生選擇而減少。上主沒有要因按祂形造的人類的犯而感內疚和羞。上主沒因人犯罪而斷絕與人關係,反而上主愛人將祂獨生子賜給他們。會因孩子的選而難過但父母無需因此自責父母要相信孩子也是上主的兒女,上主愛他們,也會眷祐他們。

父母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溫的家但有一日孩子將家變成酒店,離家了。父母不是要承子常留在身旁,但孩子太年輕就離家了。12歲的耶通知其父母,自己留在耶路撒冷,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神學上他的聖子身份但在人情上他的話沒有考慮父母的心情,傷害了他的父母12歲的耶穌正在青青春期的青少年,性荷爾蒙分泌會增加,使身體產生一連串變化並開始迅速地發育成長。同時會渴求獨立自主、崇拜偶像、重視朋輩的接納及認同。有時會充滿自信而興高釆烈,有時卻感到自卑而意志消沉。故事的發與約瑟和馬利亞可能繼續的辯論只總結說,耶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我不否認順從父母是耶的主動,但我會傾向認因約瑟和馬利亞表現出親切的關懷、體諒、接納及支持,並聽耶穌的傾訴,談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等而耶被說服了,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約瑟、馬利亞和耶的家庭令人羨然而有好多家並沒結果。當然,要承有些家,孩子離比留在家是更好選擇。完美父母父母要學習成為父母但會失敗孩子何嘗不是完美孩子,孩子努力成長,但會失敗父母給予機會孩子孩子也要給予機會父母

容許我說,我們不需要將約瑟、馬利亞和耶穌的關係視為家庭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基督徒家庭家庭不是由母慈子孝破鏡重圓和全家成員都是虔誠基督徒決定它的「基督教」而是在不同「遺憾」我們仍盡力保愛、尊、寬容單親家、離家孩子的家庭、孩子不在教會的家庭也可以展現有愛的基督徒家庭,因為上主的愛沒有離開這個家庭。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不再懼怕

 


西番雅書三14-20 是寫給流亡的以色列人滿和罪疚、遭恥笑和羞、被人驅趕、沒到耶路撒冷過節的機會在這背景下上主對他那時,我必領你們回來,召集你們;我使你們被擄之人歸回的時候,必使你們在地上的萬民中享名聲,得稱讚。」這段聖經對沒以色列人遭的我有甚意思呢今日我嘗從一個自殺者的遭、離世者及其親友視讀這段聖經。

自殺的

            18年前,一位自殺者留下遺書,希望他的喪禮以基督教儀式舉行。然而,他姊姊所屬的教會他自殺為由拒絕為他舉行安息禮拜。最後,他姊姊向我尋求幫助。我協助他們一家,家訪死者雙親,為死者舉行安息禮拜。教會認為自殺是違反上主賜予生命的目的,論點之一是十誡中的「不可殺人」,殺人包括自殺。雖然天主教會對自殺的立場沒變,1983,天主教會修訂教會法,接納為自殺者進行天主教禮儀,並容他安葬在天主教墓地

            天主教決定跟醫學、心理學和社學發展有關。醫學和心理學研究指出超過90%的自殺者皆精神病擾。當然,有98%的精神病者沒有選擇自殺。自殺不純是個人道德的罪,更是一種病。學者涂爾幹Emile Durkheim指出自殺是社會的病。自殺非個人可以完全控制。因此,將自殺非刑事化是絕大部份國的立場1967年,香港也跟隨1961),起訴不成功自殺者。自殺是一種病自殺像一般死亡,不需有甚道德判決。2004英格蘭和威爾斯主教院在《珍惜生Cherishing Life「試圖自殺是一個失望者的典動,他須要獲憐而不是責備。教會越來越到令人自殺的壓力而這減少自殺者對自殺行的道德責任。」對自殺的討可伸延到安樂死的討又是另一討論。

寫給自殺者及其親友

上主說,「我已經免去對你的審判。」(節15)外邊人無法明白自殺者的選擇、痛苦和艱難,他的親友甚至會怪責他不講聲就走了。上主何嘗不是很痛心呢!然而,上主仍說出「赦免」。因著愛,赦免是對自殺者選擇的一份體諒,讓自殺者的靈魂被罪綑綁。因著愛也是對倖存者自責的寬恕,讓生與死的關可以重圓一位朋友跟我分享「內子患病時我向她做了一件無法彌補的事當時她精神已錯亂。一日我幫她清她將我拉入浴缸。我憤地說『你死就好了為何要拉埋我』事後我很自責我竟然向她說了這句話竟沒體諒她的病和痛苦。我向她道歉,她已不明白。如今她死了我每日都生活在自責中。」我安慰他「『免我的債如同我免了人的債』是你內子的禱告上主赦她的罪她也赦你的罪相信她赦也接受她對你的赦免。

受身體、情緒或經濟艱難可能令自殺者陷於困局。自殺或許可以讓受困者不需繼續面對災禍,但死亡沒有趕出自殺者的仇敵,更沒有令他不再懼怕災禍。上主答應他們說,「我趕出你的仇敵。你必不再懼怕災禍。」(節15)不再懼怕就是得享安息。雖然有生之年,自殺者沒有經驗到安息,但上主應允的安息,人沒有因自殺而失去。自殺者在上主懷裡安息了,不再懼怕。

雖然自殺不是人生污點之一,我們也難以啟齒向人講述我們的親友因自殺而死。每次重說他的自殺時,我們仍沒有痊癒的心靈再被撕裂了。上主說,「那些在全地受羞辱的,我必使他們得稱讚,享名聲。」(節19)這是上主對一切自殺者的承諾。得稱讚和享名聲從來不是因為我們的成就,而是因為我們是上主所愛的兒女。自殺者的名字在上主的生命冊中。

我們「在愛中靜默」(節17),將自殺者靈魂交托給上主。

不再懼怕

在艱難中生的朋友每一日都很痛苦,因為明日也是如此無盼可言將臨期沒明日不再艱難但上主的同在縱使艱難仍可以不怕。又或縱使我們可因懼怕退縮了、放了和離但我不需因此終身背著愧疚將臨期是上主向我宣告赦和拯救,可自由地生活。自殺者的選令我痛心但沒嚇怕了我們,反團結了我們。在愛裏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約壹四18團結因愛愛產生團結。

點起將臨期第四支蠟燭基督的光驅懼怕和罪疚以愛彼此扶持,禱告

上主賜我力量以平靜意志面對每一天

上主賜我信心你是我的牧者

上主賜我光明在黑臨到時找到方向

上主成為指引我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