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說了回來,就會回來

 


生活需要警醒,但長期保持警醒狀態容易令人陷於身心不健康,甚至可能患病。相對於警醒,Hea 或躺平代表的不進取、不積極、太隨意,被批評為浪費人生和不負責任。然而,我想說,Hea和躺平不是因為對生命不負責任,而是因為生活得太疲倦了。

一位女孩子,201911月被捕,四年後的2024年8月開始審訊,12月才有裁決。她這四年如何生活?除了不能向人分享案情外,她每星期要到警署簽到、隨時預備被警方通知。她很小心生活和講話,也不能有很長遠計劃,包括工作和讀書。我會形容她很警醒過這四年生活,但警醒生活只帶給她緊張和鬱結,甚少有笑容。除了那些被捕和遭檢控者外,我想到那些一直照顧有特殊需要孩子的父母、一直照顧患病和不能自理父母的兒女、一直在自殺邊緣掙扎的人。他們不是須要警醒生活,反而須要是 Hea或躺平,讓生活可以放鬆、可以稍為逃避當下生活壓力。

可十三24-37重點是警醒。這段話是關乎聖殿被毀後的遭遇(十三2)。對猶太人來說,聖殿是他們政治和社會生活之餘,也代表上主的臨在。所以,聖殿被毀含意生活秩序的失序。上主離開猶太人嗎?如何在羅馬帝國權力下生活?何時是上主救贖日子?在這些背景下,經文所講的警醒就是要安慰那些生活在失序環境的人。例如,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絕不廢去」(節31)、不要因主還未回來而放棄對主回來的相信(節32)。然而,要留意的,這段經文只提到「召集他的選民」(節27),卻沒有任何審判信息。那麼,「睡著了的」(節36)不會因此受審判,他們只是錯過了看見上主所做的新事或救贖。按以上理解,警醒不是審判,而是向我們說:

第一,要相信「天地要廢去,上主的話卻絕不廢去」(節31)、要相信主基督會回來。或許,現實生活裡有太多理由令我們懷疑上主仍在嗎?公義仍有嗎?平安仍有嗎?真理仍有嗎?現實生活的殘酷使我們很難接受一位等了接近2000年的基督仍未回來。坦白說,我沒有甚麼更好理由說服你要對上主的相信,也沒有甚麼證據要指出主基督快回來了。雖然有些人用以巴衝突指出主回來日子近了,但主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天使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有父知道。」(節32我只能說,警醒是一份固執。總使在我有生之日,我可能仍未親身看見主回來,但祂說了回來,就會回來。這份對主回來的固執沒有否定我們可以 Hea或躺平,因為主回來不須我們積極配合。若需要Hea 或躺平,就放心去做吧

第二,警醒是一份視野多於不眠不休。事實上,不眠不休不等於看見。反諷,不眠不休可以甚麼也看不見,或看不見應要看見的事。警醒關乎看見,而這關乎視域(horizon),以致在同一場景,有人看見,但有人卻看不見。那麼,Hea或躺平不是甚麼都看不見。有別於強烈積極和進取的視域,Hea或躺平讓我們可以體會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這是習慣用勤力與懶惰視域解釋警醒的人不會明白的。不要將心靈警醒等同以效率和表現為基礎的工作警醒。

第三,警醒是一個群體課題多於個人課題。意即,若我可以為別人多付出一點,別人就可以hea或躺平一會的話,這何嚐不可。需要 hea 或躺平的不需因 hea或躺平而感到罪疚,因為我們彼此守望。2013年11月,烏克蘭抗爭者聚集在基輔廣場。他們反對政府私自與俄羅斯簽署經濟合約,退出與歐盟商議。這後來被稱為「歐盟—廣場」抗爭。廣場旁邊的教堂,其鐘樓就成為抗爭者的守望台,遙望警察活動。每看見警察有行動時,守望者就敲鐘,叫醒在廣場的群眾。我的朋友就是在鐘樓守望三個神父之一。在群體生活中,警醒的群體意含,即有人敲鐘、有人煮飯、有人唱歌、有人休息,彼此照顧。今日你是 hea或躺平的那位,明日你可能是守望的那位。

若要明白警醒,我們先要放下由學校和工作,甚至家等庭建構的勤力與懶惰論述,以致我們明白警醒關乎一份固執,即相信上主說了回來,就會回來,不被現實嚇怕而懷疑主的話。警醒不是對抗  Hea或躺平,而是要我們彼此守望,讓別人和自己可以經驗在上主給我們的安息,這安息不是受我們的表現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