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會的身分
• 教會的責任是要向世界見證上主對世界創造的目的。其方法不是透過成為世界(或制度)的一部份,協助世界有效地運作 (否則, 每一個公共領域都要有基督教議席),而是透過建立其另類群體,向世界見證。教會有自己的議程,而不是跟世界的議程。例如,教會參與人道救援(例如,東非饑荒)和提供社會服務(甚至辦學)有自己的議程和原則,而不是成為建制的一部份。
• 另類群體不是主張某種政教分離(即教會完全抽離社會),而是保持一種有距離和批判性同在。所以,教會不會因其不成為世界(或制度)的一部份而不參與轉化社會。
• 教會與信徒在社會有其不同的責任。信徒以公民身分參與社會,但教會不是以功能組織參與,而是以靈性群體參與。
2 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之基督教代表
• 選舉委員會本身已是不民主和不公平。教會在其中的責任是批判和拒絕成為一份子。
• 有人認為教內普選可以從中提升基督徒公民教育,但坊間已有不同渠道認識公民教育。再者,我不認為教內普選對公民教育的體驗有甚麼特別,反而反對教內普選更能體驗公民教育。
• 有人認為教內普選可為民主選舉提供另類參考,甚至模範,但現實是,基督教信徒登記的複雜性和選舉的運作等已令它難成為另類參考。再者,基督教價值是透過其對平等的堅持去影響世界,而非選舉。
• 有人認為為今次教內普選是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作準備,但為何教會要探納這指定角色才算準備。再者,香港不存在宗教矛盾和族群矛盾,所以,在選舉事上的宗教界代表是多餘。
3 有這需要參與嗎?
• 不論真心(推動民主)或假意(政治抽水),教會已變得很功能性,甚至以功能組織對自我認識。
• 當有牧者呼籲要辦好這次教內普選(胡志偉牧師),時化論壇社評也呼籲必須確保教內普選公平公正,但基本的問題仍是,為何教會需要以此形式參與?
• 教會不是要保持中立,而是要清楚其立場,即拒絕被政治吸納和抵抗不公正選舉。教會不參與不等於信徒不應參與,信徒可自由地以不同目的參與,甚至教會要培養他們對價值的認識和堅持。
4 總結
* 總使這次選舉是民主和公平, 但這不等於教會就要參與. 事實上, 教會不應參與, 基於神學理由, 而不是政治理由.
* 教會要保持其距離的批判性同在, 有自己的議程, 決定對事物參與態度.
你好! 我是Nuffnang的Community Executive Joyce Kwong,因為事間緊迫,故冒昧於此留言,希請見諒。由於事情複雜未能於此簡述,我們已把邀請函寄到你 Gmail 的電子郵箱,希請查閱。若希望進一步了解,請回覆該電郵作進一步的商討,謝謝!
回覆刪除龔博士,您好!
回覆刪除昨天是我首次出席關於基督徒對政治議題的講座/座談會。會後有點感想想表達,但找不到渠道。碰巧看到您的Blog,希望借您的地方寫一點感想。我無意針對任何意見,只是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公共空間才在此留言。請諒!
我是帶著學習的心態出席昨天的講座的,但有點失望。其實學習的目的多多少少是達到了,不同意見頗清楚地舖陳了出來。失望是我看不到「溝通」。我的感覺是大家在各自表述。不單講者們旗幟鮮明,聽眾們似乎亦多是各自有了立場。我很懷疑是否有人把「別人」的話「聽」進耳去。
有不同意見是正常而合理;因著大家的文化、背景及信念等不同,有些事無法磨合亦不足為奇。但我們不單單是一般的世俗人,我們有共同的「老細」:神/聖靈,為甚麼弟兄姊妹間竟會容不下溝通?我很疑惑。
借用之前在網上看到的文章的標題,我不禁問:「我們到底是教會還是幫會?」
珊: 多謝你的分享. 先讓我向你分享, 我和戴耀廷和成名都是好朋友. 在一些事上, 我們有不同看法, 甚至對自己觀點很堅持. 但在最近的立法會議員遞補議案一事上是同一立場, 並很合作一同反對. 所以, 不要讓我們的針鋒相對而嚇怕了你. 我們彼此間的信任超越我們的不同.
回覆刪除明顯地, 我的出發點跟他們二人不同. 我的問題是一個神學問題, 而他們問是一個政治問題. 容許我自大一點, 我明白他們所說的, 但如成名所說, 我不能說受他們, 他們也不能說受服我. 若溝通就是要達至共適的話, 這已是有預設的溝通了, 不是自由溝通. 自由溝通就是容許有不同結果, 但我真的明白了自己和對方更多. 成名對我最後的提問使我需要進一步思考, 但我也希望我的提問也有同樣效果.
至於其他參與者的情況, 我不能代他們說話. 但願我們的不同可以公開來陳述, 而不是背後進行. 這已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你認為對嗎?
龔博士,
回覆刪除容許我離題回應。你的一句“彼此間的信任超越我們的不同”頗令我感動。在主內的關係中,有幾多可以因著信任而接納異己?我想:保羅對以弗所教會所教導的合一,究竟是在一個因完全相似的情況下的自然結果,抑或是因著大家有共同信念而信徒能互相信任以至接納而達至的境象?
多謝你把這個極其重要的信息,在現實中透過生命和言說表現出來!
多謝龔博士的分享。我很高興知道你們私下是好朋友。
回覆刪除依您所言,現在只是 brain storming 的階段。
衷心希望,到現實有需要達成共識時,會有更多的包容與尊重。
珊:如果妳有這種感覺的話,則多少是我主持不力有關。但當我們要求別人快快的聽、慢慢的說,同時我們必先要求自己。明知有些人的發言,只是為求宣示立場,我們也得先聽聽他們。
回覆刪除容讓我寫一點看法:
回覆刪除當信任只是來自大家的相同,這種信任便疑似一種糾黨結派式的結合?背後或者只是為拱固既有利益而作的維權動作,而這種結合在表面上看似意識形態的堅持,實際是一種集團式各取所需關係。
相反若信任是源自溝通下的瞭解,縱然大家擁有無處不在的分野,這樣的信任仍然是可靠的;可靠指的不是沒有紛爭,而只是在大家都明白紛爭的本質就是對單元性思維的一種抗辨、一種尋求真理的過程、一份對信仰生活能不斷更生的期願。
fkie
禤博士,您主持的好不好我不懂評,但個人倒是挺喜歡你主持。
回覆刪除誠然,我的話就是說給那些沒有「聽」的人聽的。可能,他們對別人的意見已有了先入的抗拒。我以局外人(意思是我是新參與,仍未有清晰、既定的立場,也不認識大家)的身份及角度表達所見所感,期望帶起與會者一些反思。我也不用擔心應看的人沒看到,我留言之先已禱告了。如果神認為有用的,自然會感動應看的人看;反之,沒人看就是祝福──少獻醜是也。
我舉一個實質的例子:龔博士不停地被問到他是否認為教會不應參與政治。他再三強調(到後來他已顯得有點沒好氣)他的主張是教會應以自己的議程參與。我倒是很想龔博士進一步闡述何謂「教會自己的議程」,以及教會如何以自己的議程參與世俗事務。可惜沒有人追問。如果發問者有「聽」龔博士發言,理應就著他的回應提問,最起碼,不會重覆問同一問題。
除此之外,不同意見亦鮮有相交,未能進一步比較,這是我見不到溝通的意思。或許大家早已知道別人的意見,只有我一個不知而矣。正如龔博士之前回應,他和另外兩位講者是好友,相信他們私下已溝通過。我只是將三小時的所見所感表達出來,或許我是錯的,我所掌握的資訊就那麼一點點。我只是在想,大家是主內一家,為甚麼沒法好好溝通?表面上為主的名和和氣氣,卻缺了真誠的聆聽與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