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會年,今日是教會年的大除夕,而教會傳統選擇以「耶穌是王」作為一年結束的主題。今日所讀經文(約十八32-38)正以耶穌是王為主題。經文描述將耶穌交給羅馬帝國的猶太人指控耶穌自稱是猶太人的王,藉此將叛亂者這莫須有的罪名加在耶穌身上,使他死罪。在這背景下,彼拉多就審問耶穌是否猶太人的王。耶穌回答他的國不屬這世界。一方面,耶穌的回答使彼拉多舒了一口氣,因為沒有叛軍要推翻羅馬政權。另一方面,他如何跟猶太人擺平這事。但與此同時,耶穌又承認他是王,並說,「我特為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耶穌說了這話後,彼拉多帶著疑問地說,「真理是甚麼?」作為屬真理的信徒來說,你會如何回答彼拉多的疑問。
我們習慣相信真理是愈辯愈明,但所謂愈辯愈明的真理不必然是真理。基本上,真理不是一種客觀知識,所以,真理不是一個被分析和被觀察的客體。反而真理是主體,自主地和主動地向我們揭示。我們是被動的和被接觸的多於主動的。當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約十四1),這可以是一個可辯論的命題,但查實,這是耶穌向我們的揭示,不需要我們認同和批准。揭示不是不容許辯論,而是他要求以有別於辯論態度去迎接他。其中包括放下對真理形形式式的操縱,並以看見和實踐認識真理。所以,今日的問題不是「真理是甚麼?」,而是我們要成為甚麼的人,才可迎接真理。
堅持真理固然是一種美德,但我們要問:這被堅持的真理真是對真理的順服還是一種掩飾自己的恐懼呢?猶太人未能認識耶穌所揭示的真理,因為他們被他們對猶太人的王的框架下所限制。若說投入信仰,法利賽人比誰人都投入,但沒有因此,他們認識耶穌所代表的真理。近這一個月再燃起有關同性戀受歧視的討論。有教會認為同性戀議題是教會生死存亡的課題,並認為這是維護教會成聖的必須。結果,他們將同性戀看為一種性行為,而看不見這關乎社會接納,歸屬感。同時,他們只看見同性戀的不正常,卻看不見他們也可以是真理的傳遞者。
教會習慣以聆聽來描述對真理的認識,因為聖經是上主的話,但當聖子已道成肉身,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住在我們當中時,我們就不只有聆聽,更可以看見。事實上,當彼拉多問有關真理的問題時,他不是從聆聽產生,而是從看見耶穌而來。不論是聆聽還是看見,它不是一種純左腦的邏輯分析和推論思維。聆聽與看見要求我們培養出一種能力去感受、欣賞和驚訝。對於新教傳統的基督徒,我們並不習慣注視,因為在高舉聖經下,其他信仰豐富遺產一一消失。相對來說,天主教和正教會卻保全了很多視覺藝術的遺產和傳統,以致他們可以看見耶穌。不妨多注視這些聖像,讓我們可以看見真理。事實上,以看見來認識真理也是我們社會對真理的要求,我們社會要看教會的生活來認識耶穌。教會就是一個聖像,即一個救恩的視窗,讓人看見真理。
若實踐是驗證真理,這驗證條件就是自由。耶穌說,真理使我們得自由(約八32)。面對猶太人迫害和彼拉多審問,耶穌沒有恐懼,反顯出一份自由。這使我想起昂山素姖所說免於恐懼的自由。她說,權力者恐懼,因為他們恐懼失去權力。至於受壓者恐懼,因為他們恐懼權力者的權力。欺壓者和被欺壓者都在恐懼下,失去自由面對他者和做回自己。真理使人得自由,就是要打玻恐懼的循環,讓人邁向自由。然而,自由不是放縱,但正如馬丁路德說,「We Christians are free from all, but subject to all。」
當以為真理是透過理性和思辨可以獲取時,我卻要指出放下對真理的執著、培育看見的能力和體驗自由是更基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