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還沒有書名的書

近十多年來,香港的神學界越來越留意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等課題,而相關書籍的出版也漸多。「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雨傘運動」為香港的教會和神學界提供一個很具體的歷史企劃思考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的基礎、範疇、內容和踐行等。我們不再可能仍留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更要在夏愨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反思神學的政治和公共意義。這書就在這歷史背景和場景下寫成。

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是較系統性,而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較片段性;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是較冷靜,而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較激情和故事性;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是較宏大,而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較實存的和冒險性的。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並非對立於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而是他們對「進入」(enter有不同步伐。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在進入街道下進行和發生,而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只是路過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因沒有真實的進入,在圖書館和辦公室做的神學傾向概念建構,但因進入,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充滿掙扎、矛盾和弔詭。我是以進入的行動在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神學,不是因為這樣的神學才是有血肉的神學,而是因為我沒有不在場的選擇。

在夏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的神學是片段、激情、故事、實存和冒險。所以,這書不是有系統地和整全地建構雨傘運動的政治神學和公共神學。相反,這書的文字是在20149月至20157月期間完成,其中經歷催淚彈、學生與政府的公開對話、佔領區的衝突、警察清場、預約被捕、佔領結束後的情意結等。這書的文字反映我在其中的激情、不肯定和實存。若要以一個主題或一條主線貫穿這書,這是「時機還是災難」(第二章)。即雨傘運動可以是邁向公義社會的時機,也可以是陷入社會混亂的災難。教會和基督徒在其中的使命,就是避免它淪為災難,推向它成為時機。要實踐這使命,教會和基督徒須要正確認識上主在公共的意思(第一章),並成為靈性資本(第九章)。就著邁向公社會的時機,我提出教會和基督徒要認識上主是復和的上主(第三章)、對話的上主(第四章)、上主兒女的政治身份(第五章)、壓迫者的上主(第六章)、歷史的上主(第七章)和生命的上主(第八章),並以此詮釋他們的歷史身份和責任。有別於第二至五章以雨傘運動作背景,第六、七和八章的歷史場景分別是種族隔離下的南非、共產政權下的捷克和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將香港和香港以外這兩個場景放在一起是要指出雨傘運動是一場全球公義運動之一,以致關心香港時,我們也應當關心其他地區的公義運動。

這書之可以出版,不得不多謝兩位女士。何笑韾牧師的信任和出版經費的支持使我不敢怠慢寫作。她對香港的關心、對教會的負擔和對後輩的支持,皆成為我的楷模。我要多謝香港基督徒學會編輯麥明儀女士的意見、專業和支援,讓這書可以面世。

這書是我個人的信仰歷程的紀錄,也願讀者們,以不同方式紀錄你們在香港社會和其他地區踐行信仰的歷程。


2015117日(香港大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神學日)

1 則留言:

  1. 龔教授, 期待拜讀這書.
    "我是以進入的行動在慤道、彌敦道和軒尼斯道做神學,不是因為這樣的神學才是有血肉的神學,而是因為我沒有不在場的選擇。" 很感動很感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