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2019年,我到波蘭 Wroclaw 的聖誕市集)
聖誕市集是歐洲社會的一種文化特色。像華人社會新年文化的年宵,聖誕市集集慶祝和經濟活動於一身。買賣貨品不一定跟聖誕節有關,但一定有聖誕節佈置。一般來說,聖誕市集在將臨期開始,到聖誕節前夕。橫跨四星期的聖誕市集讓不同市鎮的人不需要在同一日擁擠而來。在日短夜長的寒冷冬天,多一點活動和人氣為生活添加色彩。當然,市集日子越長對經濟越有幫助。
聖誕市集傳統緣自德國。傳統上,歐洲社會早已有十二月節,主要讓市民可以購物儲量過寒冬,通常只有一或二日。後來,十二月節漸漸與聖誕節拉上關係。有認為德國Bautzen是發源地(1384年),有認為Dresden才是(1434年)。後來一個重要變化是聖誕市集轉稱為Christkindlmarket,字面意思是孩童基督市集。這事可能與馬丁路德有關。
馬丁路德時期的教會,對聖人的尊崇程度,以致視聖人為倣效對象,求他們代禱。路德不反對聖人的安排,但基督是信徒的倣效和禱告對象,不是聖人。「縱使聖人有很高尚的品格和豐富的知識,但這一切不足以建立我們的信,我們的信只可以倚賴上主的道。」這種對聖人的嚮往反映在日常生活。例如,聖馬丁日(St Martin)(11月11日)和聖尼古拉斯日(St Nicholas)(12月6日)被視為給孩子送禮物日。路德說,「送禮物是基督,不是聖人。」就這樣,他提出以12月24日取代聖馬丁日和聖尼古拉斯日的送禮物日。漸漸地,聖誕市集就被稱為Christkindlmarket,而送禮物也成為聖誕節標誌之日。基督不是禮物,而是他送禮物給我們。
在歐洲讀書時(丹麥和蘇格蘭),我經驗到朋友在聖誕節時,互送禮物都很有心思(不限於只給孩子)。他們為朋友挑選合適禮物,絕對不會以抽籤形式交換禮物。所以,送禮物者很期待收禮物者打開禮物時那份喜悅。挑選禮物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但卻是美事。試想想,有那些人,你已很久沒有給他們禮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