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上主的怪異工作


馬丁路德有一名句,「上主的怪異工作」。意思是,上主以「反常理」和不易理解方法施行其救贖工作。當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壓迫時,上主說,「我確實看見了我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也聽見了他們因受監工苦待所發的哀聲;我確實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出三 7-8我們會很自然期待上主會拯救受到不公義對待、遭誣告、被監禁的我們,但上主卻不作聲、不作為,而不公義繼續發生、擴大和勝利。上主的不作聲和不作為是祂無能為力和無慟於衷嗎?馬丁路德描述這是「上主的怪異工作」。第一,雖然不理解,但上主臨在我們當中,祂沒有缺席;第二,上主有回應,但不是我們期望的回應;第三,上主的反應看似荒謬,但上主的愛沒有減少,因為上主的怪異工作與上主的正常工作是分不開。我們對於馬丁路德稱為「上主的怪異工作」並不陌生。例如,「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但我們會問:第一,這是否基督徒的自說自話,為了保住他們相信的上主;第二,這是否無形中合理化不義,賦予它有正面性;第三,這將問題從對上主的質疑轉移到對個人身上,即考驗人的信心和忍耐。若「上主的怪異工作」不是藉口,也不是將不義視為義,我們如何理解「上主的怪異工作」、如何決定甚麼事是「上主的怪異工作」、如何在「上主的怪異工作」自處。

太十三24-3036-43提供了一個解釋。這是馬太獨有的記載(非正典的多馬福音也有記載)。若不討論這記載是否耶穌所說,我們的問題是:為何馬太選擇這記載?馬太要回答他的讀者甚麼問題?一個可能是,馬太群體面對內部張力,即群體中有虔誠的、有虛假的;有愛心的、有出賣的;有付出的、有自私的。虛假、出賣、自私都會破壞群體關係。面對群體的緊張關係和可能的分裂,馬太聯想起耶穌的教導。今日,我們可能的問題是:信仰的真與假信徒,道德的不同解釋、政治立場的黃與藍。

耶穌比喻向馬太群體提出幾項思考:

(一)在麥子中有有害雜草,這是敵人刻意的行動,目的是要破壞麥子的成長。從今日政府角度,有害雜草就是一切社會運動。他們破壞香港經濟、法治和傷害政府信譽。另一方面,香港人卻認為他們才是麥子,卻遭由政府而來的有害雜草霸佔了其生存空間。誰是麥子?誰是有害雜草?這可以是沒有沒了的討論。事實上,麥子與有害雜草在起初階段是分不清。

(二)耶穌拒絕僕人的看法,將有害雜草拔起,反而提出共存倫理,不是因為有害雜草有生存權利,而是因為「恐怕拔雜草,也把麥子連根拔出來」(太十三29。事實上,麥子與有害雜草已捆綁在一起成長,不易區分。當下政府對待有害雜草的態度是用盡各方法把他們拔起,教育、圖書館、新聞、社交媒體、公民社會、運動。反諷,政府的政治清洗只會令香港提早曲終人散。

(三)決定麥子與有害雜草的分別在於天國之子和惡者之子之別(十三37),其中是公義(太十三43)。於政府,公義是「守法」,但耶穌的死卻指出公義不是「守法」,因為法可以是暴力,與法治不一定有關。沒有實踐溝通理性、公平參與和有信任的社會生活,公義不會建立。

(四)共存只是居間倫理,不是終極。上主終會收割,將麥子與有害雜草分開。甚麼是上主收割的時候?條件是麥子成熟或麥子成長條件已遭嚴重威脅。當納粹德軍殺害六百萬猶太人,這應是上主收割時候,但卻不是。當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後,追殺異見者,炸毀平民房屋,這應是上主收割時候,但卻不是。當俄羅斯攻擊鳥克蘭,無差別傷害平民,這應是上主收割時候,但卻不是。這回到我們百思不解的「上主的怪異工作」。

縱使不理解,我們要信上主是在;又縱使反常理,我們要信上主做緊野。在與惡者之子共存日子,「你們平安入世,勇敢為人,保持善德,勿以惡報惡。鼓舞灰心者,扶持軟弱者,援助困苦者;尊敬眾人,愛主事主,在聖靈的能力裡,歡欣喜樂。」耶穌說,「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裏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太十三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