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願你們平安(約十四27-31)



遇上熟悉的人,禮貌上,我們會打聲招呼。例如,英文的「How are you?」,問和接收都明白這是社交禮儀的禮貌語。所以,問這話的人只期望對方簡單答,「Fine, thank you」。若接收者答「我不是太好」,問這話的人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耶穌向門徒說「願你們平安」(約廿19)是當時社交禮儀的禮貌語還是真誠關心?

「願你們平安」是猶太人和耶穌時代的社交禮儀。形成於主前二世紀和主後五世紀的猶太人Talmud(塔木德)經典教導猶太人以願你們平安問候對方。然而,在一些時候,「願你們平安」帶給接收者有真誠和到位的關懷和同在。例如,向受到戰爭嚴重影響的人講「願你們平安」時,講和接收的都傳遞了真誠的安慰和同在。向受傷和患病者講「願你們平安」,講和接收的都傳遞了真摰的關懷和鼓勵。近年,我留意到香港人向生日者的祝賀,不只是「生日快樂」,更有「生日平安」。若這轉變不是為減少筆劃,這可能是因失去平安。香港城市失去了甚麼的平安或經驗了甚麼不安全?

第一,身體不安全。構成身體不安全牽涉治安、食物、健康、環境、通漲、居住等。相對於上世紀50-80年代木屋區,劏房戶在抵抗颶風一事上安全了,但現實是,在劏房戶居住的人並不感到安全。從活動空間、環境衛生和條件、租金開支等都讓人有窒息感。不安全不是因個人要求過份,而是因社會政策做成。

第二,身份不安全。人不是孤立的,倚靠不同社會敍事來認識和建構自己,找到所屬。例如,我們是基督徒,認同耶穌基督故事,並參與撰寫教會在上主的故事。身份不安全之所以出現,因為我們屬於的故事變了,變得陌生,甚至我們遭排斥。若不配合或未能配合,我們會陷於自我懷疑和退縮。

第三,存在不安全。這是緣自人的肉身限制。雖然我們對死亡的接受度已比以往強,但我們對年輕人的死、親朋的死仍感到哀痛。存在不安全指人失去自主、意義和解釋力,無法「躍出」現實捆綁,失去重組和整合能力,只能成為「他們的我」。在「大人」世界被壓抑的青少年、在資本主義下變為的單面人、在異性戀世界遭排斥的LGBTQ等或多或少都經驗存在不安全。

這三種不安全有一定關係,但不一定以層級形式出現。例如,體驗存在安全的可以是在身體不安全、體驗身體安全可以是存在不安全。所以,沒有那一種安全比那一種安全重要。所以,耶穌教我們的禱告中包括關懷身體安全(日用飲食),祂也指出存在安全的重要,即祂說,「殺身體, 不能殺靈魂的, 不要怕他們」(太十28總的來說,不安全者是人感到身份割斷和自我的迷失、空虛和懷疑,並失去適應和賦予重構能力。這是我們接收「願你們平安」和祝福「生日平安」的背景。

耶穌說,祂賜下平安給門徒後,他解釋,「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這帶出兩個關注。第一,原來有些平安是虛假的。例如,耶穌時代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是以軍事主義建立,從霸佔土地、運用刑罰使人屈服,並以經濟誘惑等建成。其特徵是暴力,沒有愛。所以,在羅馬和平下,耶穌父母要帶耶穌逃亡和無辜孩子遭殺害的事發生。第二,門徒在憂慮狀態下生活。他們的憂慮可能是因猶太人領袖對他們身體、身份和存在安全的不同程度威脅,令他們不知所措。香港人問,「移居還是留下」,耶穌問門徒,「你們也要離開嗎?」(約六67

基於以上不同層面討論,我嘗試理解耶穌賜下的平安是:保存本真(authenticity)的執著、有適應和挑戰變化的辨識力和勇氣,並為別人平安努力的決心。《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一歌,其中歌詞說:

仍懷著一顆謙卑 來面對不安的天氣

當一切完全不像你預期   才明白不可心死 沿路再走幾千公里  要做最好的

我們的主,賜我們處變不驚的平安、保守我們在流動和彈性下仍擇善固執,並堅固一切為別人平安努力所作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