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聆聽、看見與信心 (約廿1-18)

耶穌屍體不見了對不同人有不同意義。相對於彼得和約翰,抹大拉的馬利亞反應最大。她不但沒有跟他們回去自己的住處,反而仍留在墳墓外面哭,甚至其哭聲之悲壯使天使也不得不去安慰她。為何馬利亞反應這麼大?若說她經歷過耶穌在她身上趕走污鬼的話(路八2),彼得和約翰都有不同程度經驗到耶穌對他們生命的改變,但他們的反應卻比較含蓄。我認為馬利亞的反應可能跟她作為女性和她個人性格有關,即她是一個敢於表達情感的人。

相對於馬尼亞,稱自己為耶穌所愛的那門徒的約翰卻以冷靜和看得通透來描述自己。一方面,他描述自己跑得比彼得快。這裡所指的快不只是一個速度的比較,更是一種情感的比較。即他對耶穌懷念的程度充分反映在跑步的速度上。雖是如此,但約翰卻含蓄地表達他對耶穌的感受,連提自己的名字也不願。另一方面,彼得抱著懷疑或莫名其妙離開耶穌的墳墓,但約翰卻滿有信心和帶著盼望離開,不但因為約翰相信耶穌已經復活了,更因為他明白聖經所說的,耶穌從死裡復活。聖經沒有記載約翰是否藉此安慰馬利亞,但從馬利亞的反應,含蓄的約翰傾向少說話。

至於彼得,他的心情比其他人複雜。縱使他沒有像猶大出賣耶穌,但三次不認他是耶穌的跟隨者的罪不遜於猶大。或許,彼得的矛盾正是他仍被視為門徒中的老大哥,但實質上,他的誠信比其他門徒還不如。如他的性格一樣,彼得在這事上仍是主動。例如,馬利亞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但彼得是第一個進入墳墓看過究竟。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他的反應,但他就是一個心直口直的人。看來,莫名其妙是他的感覺。

他們三個人不同的反應並沒有因而製造出他們自己的信仰,反而耶穌復活本身以不同形式回應他們。第一,復活的耶穌以說話來回應馬利亞。她先入為自的態度(即有人偷了耶穌屍體)使她看見了復活的耶穌仍看不見。直到她聽見耶穌說,「馬利亞」,她才發現站在她面前的那位是耶穌。此刻,聆聽比看見更真實。聆聽不是因為看不見,反而是因為聆聽使人可以看見。在聆聽中,人知道他要看甚麼,也知道如何看。聆聽不是要求順服,而是要求辨識的心靈認出主的聲音。

聆聽沒有取代看,看也不次等於聆聽。馬利亞聽見主的聲音和看見主的臉容後,復活的耶穌就向門徒和其他人顯現。他們真的看見了他。這裡所指的看見不是心靈的看見,而是被看見的對象是以物質形式出現。否則,耶穌復活就只是一種幻覺了。事實上,當聖子以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時,物質從來就不是次等。復活的耶穌也同樣以肉身彰顯。信仰是要被看見。可惜的是,我們傾向高舉約翰所代表以信為基礎的信仰(約廿29)。結果,信仰變成唯心,並將我們的信仰經驗限制了。信心固然重然,但不是信仰唯一的基礎。

當馬利亞和門徒處於懷疑和莫名其妙之際,復活的耶穌分別以說話、顯現和信心向他們啟示祂復活了。這客觀的經驗要求我們以主觀來回應,即聆聽的能力、相信所看和放下自我的信心回應主對我們的啟示。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