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 星期六

符號—聖殿被毀 (約二13-22)



 生活世界的實物,不只是實物意義,更是一種符號,甚至實物意義是從符號而來。例如,團年飯不只是食飯,食甚麼已是一種符號。此外,團年飯含意家庭關係、族群身份等。然而,同一事物對不同人會是不同符號,所以,有人重視團年飯,有人卻不是。

約翰福音是一卷很刻意用符號的書,作者用了七個符號描述耶穌的「神蹟」。七本身也是一個符號,代表完成。例如,上主六日創造世界,第七日是安息。啟示錄用七間教會、七個印記、七個嚮號等。約翰指的七個符號,分別為水變酒(二1-11)、預言聖殿被毀(二13-22)、醫治大兒子(四46-54)、畢士大池的病者得醫治(五1-15)、饑餓的五千人(六1-15)、瞎子得醫治(九)、拉撒路復活(十一)。符號重點不是一件超乎理性可解釋的事情,而是這事的指向。例如,耶穌醫治瞎子是指向祂是世界的光、耶穌使拉撒路復活是指向祂是生命和復活的主,勝過死亡。所以,當耶穌潔淨聖殿時,約翰重整猶太人的問題為,「你能顯甚麼神蹟(符號)給我們看,表明你可以做這些事呢?」有趣的,耶穌用一般人理解神蹟的方法,回答他們,「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把它重建。」耶穌的回答引發起討論是因為這是超乎理性可理解的,即46年建起的聖殿如何可能在 3日重建。當猶太人著緊於耶穌所講的表面意思,卻不明白這符號,即耶穌象徵聖殿,並從死人中復活

話說回來,要猶太人和門徒明白這個符號並不易,因為這符號跟其餘六個符號很不同。例如,那六個符號是即時發生,但這個符號卻不是。或許,耶穌講這符號的目的不是要他們即時明白,而是提醒他們。所以他從死人中復活以後,門徒想起他曾說過這事,就信了聖經和耶穌所說的話。

聖殿折毀與重建是一個甚麼符號?除了耶穌復活,我認為

第一,聖殿被毀的符號向我們說,要從受苦和受死的耶穌認識上主的能力。耶穌復活了,但我們對復活的主認識很有限。所以,我們對復活的我們有很多想像。例如,有信徒認為在天上常常唱詩歌,有信徒認為唱得很累。因此,我們只有等待主回來時才分曉。然而,我們卻認識主是受苦和受害,因為祂具體地和實在地受苦和受害了。有信徒問,一個受苦和受害的主如何救我們呢!與耶穌同釘十架的一個犯人也如此質疑耶穌。這不容易回應,但我想跟你們說,有受到他們認不公平判決的在囚朋友,開始讀聖經、參加宗教班、甚至信耶穌。那些信耶穌的在囚朋友的信心更堅定。他們見證著只有受苦和受死的上主才明白他們、他們在受苦中相遇。他們說,只有受苦和受害主才能拯救。

第二,聖殿被毀的符號向我們說,要從受苦和受死的耶穌認識我們在當下的責任,即慈悲。主說,

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流浪在外,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獄裏,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甚麼時候見你流浪在外,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獄裏,來看你呢?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35-40

受苦和受害的耶穌原來常常是饑餓的、流浪的、赤身露體、在監獄裏,而不是在聖堂。我們習慣向主說,「憐憫我」;主也向我們說,「憐憫我。」

第三,聖殿被毀的符號向我們說,要從受苦和受死的耶穌參與耶穌對眾生的救贖。上主創造世界時,邀請我們與祂同工,參與護理和保存世界。同樣,上主以受苦和受害救贖眾生時,也邀請我們與祂同工。我們自覺不配參與上主的救贖,但為何我們又樂於參與上主的護理和保存。或許,我們不願意,因為耶穌的救贖是從祂的受苦和受害而來。我不知道我們的受苦如何參與耶穌的救贖,這正如我也不知道我們的善工如何參與上主的護理。我也不知道甚麼的受苦才是耶穌的救贖。雖是如此,但我們知道耶穌向我們說,「背起自己十架跟隨我。」

預苦期提醒我們,耶穌是為我們受苦和受死,所以,恩典是重價。預苦期也是一個符號,讓我們在自己的苦得到安慰、對別人的苦有慈悲,並有勇氣參與耶穌的救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