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從天國比喻到父親節 (可四26-34)

 


翻查昔日講道記錄,原來我從未試過在父親節講道,反而在母親節有多次機會,最近一次是今年母親節。所以,想找一篇舊講章在今日宣講變得不可能。是否可以將剛過去母親節講章改為父親節?嘗試,但不成功,因為母親和父親是不同的。不同,因為有六年身任父職與母職的我體會了父母角色的不一樣。

今日的福音題(可四26-34)很有一種我作為父親的感覺,就是「把種子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這種子就發芽生長,那人卻不知道如何會這樣。」例如,孩子年幼時,我不太著意他們要讀那間幼稚園和升讀那間小學,這全是內子的計劃和安排。我的育兒態度不是天生天養,但不相信贏在起跑線,盡可能給孩子自由的成長土壤。自要擔起父職與母職時,我就要留意孩子學習。其一是孩子高小就轉校,因為由中學排位制度而令小學產生的精英班無形中扼殺孩子成長自由,即相對有學習能力的和相對無學習能力的被弟開了。這是往事。相信,今日做年幼孩子父母的挑戰比我那時大很多。

耶穌的比喻關於天國,但我認為這比喻對父親節仍有話說。第一,天父看顧、保守。種子發芽生長看似很自然的事,但沒有恰當撒種、合適土壤、陽光和雨水,甚至一定的保護,免受蟲食,種子不一定可以發芽生長。你試過在家裡或在田裡種植就明白這道理。一切看似自然的事,背後有一定工夫,令事變得自然。看似天生天養原來有天父看顧和保守。我不會以天父看顧和保守為常缺席的父親辯護。縱使在常缺席的父親下或失去父親的你,你仍是天父的孩子。天父必看顧你和保守你,讓你發芽生長。這不是口號,而是我們生命可見證。

第二,像種子,孩子充滿潛能。年少時,他們倚賴我給他們講解、安排活動和嘗試新事物。今日,他們為我選購電子產品、安裝家居上網設備等。在海外時,他們駕車,接送我,不只由我接送。還好,我對四周仍充滿好奇,有能力四圍走,他們不用帶我去旅行和飲食。昔日,孩子總是躲在我後面;今日,他們自信地站在人面說,講解他們所認識的,處理人際複雜。孩子的潛能不限於學業表現,也不受學業成就決定,他們的潛能遠超過學業成績。然而,充滿潛能的孩子從來就有不是父親預期的可能,因此,預備被嚇一跳是父親的人生。

第三,比喻描述長大的種子成為天上的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換句話說,孩子成為別人祝福。這不只是父親的期望,更是生命的目的。成為別人祝福是回應「人的心轉向自己」的罪。記者問剛有孩子的父母,「你對孩子有甚麼期望?」他們通常答,「快樂,健康。」「健康、快樂」是基本,但是個人的。若人是社群的,我要問,「健康、快樂」在人是社群有甚麼意思。很多父親或許不想加重孩子壓力而選擇不提期望,但天父卻對我們有期望,成為別人祝福。這不是壓力,而是人之為人。這與做甚麼職業無關。做不到醫生的銷售員絕對可以成為別人祝福,反而很多做了專業的,卻沒有成為別人祝福,只有「人的心轉向自己」

相信天父看顧和保守、相信會嚇你一跳的生命潛能,並成為別人祝福等是父親與孩子的對話,當中充滿感謝、祝福和驚喜。然而,我們沒有忘記失去父親的孩子,失去孩子的父親。你們不是孤兒。上主顧念你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