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學新的語言

語言不只關乎溝通,更關乎群體身分的塑造和權力關係。例如,在香港,講普通話代表新來港人士或高檔消費者,而對那些講英文的就有多幾分尊重。使徒行傳二1-11就是關乎語言。門徒被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來。表面看來,這只屬於一種溝通技能,以致其他人可以明白耶穌基督的故事,但當語言有塑造群體身分功能和牽涉權力關係時,門徒說起別國的話就有更深層意義了。

首先,藉著說別國的話,聖靈打破因語言製造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對立。疏離不只因語言不通,而是因不同語言代表不同群體的利益。重點不是眾人說同一種語言,而是繼續使用不同語言,但不疏離。用當下香港經驗,即人不會因不懂英語就被排斥;也不會因說不好廣東話就被議笑。這只是促進社會和諧第一步。所以,當突破語言帶來的疏離與對立後,早期教會就進一步打破猶太人與外邦人、自由人與奴隸、男人與女人的疏離。保羅說,「你們凡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不再分為奴的自主的,不再分男的女的,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裏都成為一了。」(加三27-28)那麼,當下是甚麼令我們疏離與對立?我會說,因政見、社會階層、種族和性傾向等不同而彼此疏離,甚至對立。我有基督徒朋友因反對民主黨中有基督徒支持2010年政改方案而疏離,甚至不能共同崇拜。這是將個人政見放在對聖靈順服之上。很多人知道我跟明光社對社會議題有不同立場,甚至他們以基督教左派形容我和以基督教右派形容明光社。然而,我感謝明光社邀請我出席它的感恩會,我也樂於出席。在崇拜上主下,我們只有順服,放下個人對宗教的詮釋和對社會的分析。

第二,藉著說別國的話,聖靈打破因語言製造出來對上主恩典的壟斷。說加利利語的沒有對上主恩典有優勢的認識和掌握。事實上,不是加利利語決定上主恩典,反而上主恩典影響加利利語新詞彙的創造。一方面,我們欣賞有信徒和機構努力將聖經和基督教書藉翻譯,因為他們打破某種語言的壟斷。雖然他們的名字甚少被人留意,但我們要為他們禱告,並用金錢支持他們。另一方面,若語言只是表達方式之一時,我們就不應讓語言對上主恩典的壟斷,應開放接受不同方式和不同經驗對上主恩典的表達。就著不同方式,教會曾就著傳統崇拜和新興崇拜爭辯,彼此不容。縱使他們最後都不能說服對方,但這不是真理問題,只是我們的習慣,而我們不應以我們的習慣壟斷上主恩典。就著不同經驗,我們可能習慣只接受某類人才可以事奉和見証上主。所以,見證不但千篇一律,更無形中強化某種經驗對上主恩典的壟斷。我們要反問:為何上主恩典不會在不同人身上彰顯,其中包括早陣子未婚懷孕的朱茵?

第三,藉著說別國的話,聖靈打破因語言製造出來上主之言與人之言的對立,即神聖與世俗的二元思維。人之言不等於上主之言,但在聖靈充滿下,人之言卻可以承載上主之言,以致當時的人聽到門徒以他們的語言分享耶穌基督的故事時,他們聽見上主向他們說話,而不純是人之言。當下,我們面對兩種危機。一方面,人之言取代上主之言。一位同學計劃報讀崇基神學院接受神學訓練,但牧師拒絕為他寫推薦信,不但因為他不接受崇基神學院,更因為他將其立場等同上主之言。牧師絕對有責任培育信徒成長,但牧師之言只是人之言,不會因他是牧師而成為上主之言。因此,不順從牧師的話不是大不了的事。另一方面,我們輕視了人之言。我們以為只有聖經才是上主的話,但忽略了上主之言以人之言表達。我們要讀聖經,也要讀報紙和其他書藉,包括電影,因為上主以人之言向我們說話了。

今日是聖靈降臨節,充滿我們的聖靈已打破因語言製造出來的人與人的疏離、對上主恩典的壟斷和以二元思維理解上主之言與人之言。聖靈不但打破,更降臨在我們其中,無條件接納我們,在我們當中創造新的群體,即以合一、順服和開放的群體。讓我們以感恩和順服回應聖靈的新創造。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學習成為學習者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可十13-16) 這段聖經所說的小孩子是甚麼樣的小孩?若果他們是「萬寧」廣告的小女孩,我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拒絕他們。以文本面前的讀者世界 (world in front of the text)原則下,我相信這些小孩子是今日我們所提及的自閉症、有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等孩子,因為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弱、不易於表達,甚至其中有智障的。然而,耶穌沒有拒絕他們。責備門徒的偏見與歧視後,他抱起他們,並祝福他們。耶穌說,上主國正是這樣的人和要求承受上主國的人要成為小孩。若按我以上所說,這些小孩是自閉症、有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我們是否也要成為自閉症、有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才可進上主國?若是,我們就不需要為這些孩子提供任何支援,改進他們的處境。那麼,我們如何理解耶穌的吩咐與自閉症、有讀寫障礙和過度活躍等的關係?這是我今日的分享。 (以上是 5.19「共融你我他--跨越自閉症、讀寫障礙、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講座 之開場白)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老年人要作異夢

老年人可能使我們聯想起死亡、病痛、孤獨和生活拮据等影像。雖然這些聯想是對老年人一種標籤,但又絕非虛構,因為老年痴呆症只屬於老年人。反過來說,有人以夕陽無限好來描寫老年人生活,但反諷的,只是近黃昏。或許因這弔詭性,有些老年人傾向以不同方法表現他們還有活力。例如,女仕們透過染髮遮蓋白髮、塗指甲、塗口紅和穿牛仔褲等。若染髮和塗指甲可以令老年人提起神生活的話,我們應當支持和欣賞。 就著老年人,我想起兩段聖經, 「少年人和處女、老年人和孩童、都當讚美耶和華。」(詩篇一百四十八12) 「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 、少年人要見異象 。」(約珥書二28) 這兩段經文將少年人、老年人和處女放在一起,但其中卻沒有提及男人和成年人。這是否含意男人和成年人無份參與對上主的讚美和被聖靈充滿?問題剛剛相反,即少年人、老年人和女人等都是在父權社會下那些被去權的人,以致他們刻意被提及,因為上主是弱勢者的上主。因本文主要討論老年人,我只集中老年人的命運。 尊敬老年人(利未記十九32)是聖經的教導,甚至認為年老本身就是尊榮,所以,聖經箴言說,「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箴十七6)現實又如何?一方面,我們見證有老人政治一回事,即老年人繼續掌握權力,扼殺年輕人的機會,並令社會越趨保守。不知是否受以上經文還是儒家文化所影響,華人教會的老人政治文化比世俗社會更嚴重。若尊敬老年人就等於奉老年人為「太上皇」時,這肯定扭曲尊敬的意思,因為以老賣老就是將其白髮的尊榮成為對其他人的欺壓。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卻得不到當得的尊敬,尤其是那些沒有經濟獨立和病疾纏身的。可悲的是,他們的生活反映不出白髮是他們的尊榮,卻只有坎坷。我個人認為以上兩段聖經所講的老年人是那沒有生產力、沒有獨立能力和沒有社會地位。在上主裡,他們沒有被拒絕,反而被邀請參與讚美上主。讚美上主不只屬於男人、成年人和有地位的人,更包括老年人,因為上主是弱勢者的上主,也是老年人的上主。 詩篇作者說,「上主阿、我到年老髮白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七十一18)這句簡短的話有兩個假設。第一,老年人有寶貴的人生經驗,而他們有責任將他們的經驗傳遞給年輕一代。第二,年老髮白含意他們時日無多。因上主是活人的主,而不是死人的主。那時的人沒有死後復活的思想,所以,作者祈求上主讓他可以活長一點,以致能完成他對下一代的責任。若老年人以為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的話,約 珥書卻指出老年人要作異夢。當聖靈代表生命之源時(祂使耶穌從死裡復活),聖靈澆灌在老年人中就含意死亡不是他們的最後,而是生命。 老年人沒有必然因其身體衰退被淘汰,也不會因其倚賴性而失去尊嚴,死亡又不是他們的命運,因為他們被上主邀請參與對上主顱美。再者,他們更能作異夢,他們是有盼望和有明天。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We are one (Acts 10;44-48)

After Jesus’ resurrection and ascension, the disciples had experienced a lot of changes in their life. First of all, they lived together and shared what they had with one another. (Acts 2:43-47) Second, it was their attitude toward gentiles. I have already shared the first change of the disciples with you a month ago, and our focus for today is the second change of the disciples. Gentiles simply means the non-Jews.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carry value judgment. Like Pepsi, Coca-cola and Shasi, they are for the sake of clarification and distinction. Nevertheless, the name gentiles in daily use among the Jews carries meaning more than a matter of clarification. First, the creation of gentiles helps the Jews to construct and appreciate their identity of being chosen by God. Due to this, any possible acceptance of gentiles into God’s family would challenge the superiority of Jews. This is why the issue of whether gentiles are accepted by God is not a theological issue, but rather it is a political issue, that is, whether the superiority of the Jews is still maintained. The Jewish concern of the gentiles is an experience shared by most communities. For instance, even though there is shortage of doctors in public hospitals, the Hong Kong Medical Association does not support the government to recruit overseas doctors. Their expressed concern is the quality of overseas doctors, but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is to protect their benefits. In order to maintain our superiority, we construct different boundaries and even stimagtize others. Second, since gentiles is not God’s chosen people, there is nothing goodness within them. One obvious example is that the Jews are used to put the blame of their sin on the gentiles. (Deut 20:18) The existence of gentiles can pollute their purity so that exclusion of the gentiles is legitimate and this is what God approves. A very common experience of this is eating. Since gentiles may eat pork and their way of cooking is different from Jews, Jews are easily polluted if they are not separated from the gentiles. Pollution here has been turned to be a moral issue more than a ritual issue. Since the gentiles are portrayed as pollution, the Jews do not want to have close contact with them. Six years ago, I visited Belfast in Northern Ireland, and I was surprised that the walls separated between Catholics and Protestants were still remained. Each wall is about 10 meters high and more than a kilometer long. They never visit each other, and they never know how they live. On the contrary, the Protestants construct what the Catholic image is and it is always badly, and vice versa. They not only live in separation, but also mistrust. This story repeats in different forms of phobia nowadays. In the Jewish mind, the Gentiles is more than that they are non-Jews, but also they are not God’s chosen people and a pollution. This is why the early Jewish Christians had argued the role of gentiles. They do not come to a conclusion easily, for this is not a theoretical issue. The scripture for today mentions, ‘The circumcised believers who had come with Peter were astounded that the gift of the Holy Spirit had been poured out even on the Gentiles, for they heard them speaking in tongues and extolling God.’ This experience challenges the circumcised Christians that the graciousness of God goes beyond their thought and even their faith. They cannot argue against the gentiles, for they have seen the work of the Holy Spirit. Then Peter said, ‘Can anyone withhold the water for baptizing these people who have received the Holy Spirit just as we have?’ Peter’s response has revealed that first, we do not have the monopoly of the Holy Spirit. We cannot control the work of the Holy Spirit, and we have to be honest to the work of the Holy Spirit. Second, we have to submit to the Holy Spirit even though this is something we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In this story, the work of the Holy Spirit is characterized by speaking in tongues and extolling God. Let me share with you a story. My attitude toward homosexuality does not come from my openness and liberal, but through an encounter of their life and an witness to how the Holy Spirit falls upon them. They are the people not only loved by God, but also with God’s graciousness and gifts. Since then, I change my attitude. We claim that our church is inclusive. It is inclusive not because we are more open and liberal than others, but because we are open to the Holy Spirit, that is, no monopoly of the Holy Spirit and submission to the Holy Spirit. Due to this, I would say that among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ervative, the Holy Spirit falls upon them as well.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耶穌的擔憂(約十七6-19)

兩年前,陪女兒往英國升學時,我寫下: 那晚,當你遲遲不下車回宿舍時,我已感覺到那份由將要分開帶來捨不得的心情。終於在晚上,我收到你的短訊-「Dada, I miss you」。這四個字的短訊足已令我掉下淚來。記得上一次,你跟我說這話是1999年。那時,媽媽因癌症而住院。當我收拾行李要到英國參加會議時,你嚷著要跟我去。當然,最後你沒有跟我去,但給我一個錢包放碎錢,並說「我捨不得你」。這段故事記錄《基督教週報》的《我們四個人》專欄。那刻與女兒道別的心情讓我深深體會耶穌分離禱告的心情。 耶穌為門徒禱告,因為祂知道祂不能像以往一樣陪伴他們成長、為他們解紛爭和提醒他們待人處事。此外,祂預計門徒將要面對極大的困難,因為倘若祂被釘十字架是世界對待祂的態度時,世界也不會善待祂的門徒。所以,祂極憂心地為他們禱告,盼望著聖父保守他們,使他們有喜樂,並聖化他們忠於被差遣的使命。雖是如此,但祂仍對門徒有一定信心,因為他們已信這道,並遵守這道。在耶穌的禱告,祂特別擔憂兩件事: 耶穌懇切為門徒合而為一禱告(節11)。耶穌比眾人清楚門徒之間的張力,以致耶穌以為門徒洗腳來教導他們彼此相處之道。耶穌說,「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他們也當彼此洗腳。」(十三14) 耶穌關心門徒之間的合一,不是因為一場由祂所發起的上主國運動需要門徒合一才成事,而是因為合一是聖父與聖子關係的基本,也是救贖的基本。救贖不只是將人從罪惡救出來或分享永生,更是建立上主與人、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合一。合一是因著上主的救贖,也在於門徒彼此甘心服事。今日,我們對合一有兩種誤會。 第一,有人以為教義導致信徒的不合一,所以,他們反對一切宗派。但查實,使我們不合一與宗派沒有關係,因為在同一個宗派也有不合一。問題核心在於彼此甘心服事。事實上,我們可以來自不同宗教,但若彼此甘心服事和分享,宗派的差異只不過是歷史身分。第二,有人以中國人的以和為貴解釋合一,而結果往往是對不公義的漠視,甚至他們竟批評那些指出別人道德錯誤的行為為破壞合一。這是扭曲的合一,與耶穌的擔憂無關. 另一方面,耶穌特別針對門徒因信仰所受到的逼害而禱告,因為門徒不屬於世界,而世界恨他們(節14-17)。耶穌的禱告不牽涉門徒出入平安,因為陽光照好人,也照壞人。一方面,耶穌祈求聖父保守他們。縱使因信仰而受到逼害,耶穌祈求他們所受的逼害不要太大,甚至可以的話,他們可以脫離那惡者。另一方面,耶穌求聖父以真理使他們成聖,即門徒有信心和勇氣將自己從世界分別出來,拒絕被世界所吸納。對於生活在當下香港的信徒來說,我們沒有初期教會受逼害的經驗,因為宗教自由已相對地得到尊重。然而,這不等於我們有意識地將自己從世界分別出來。令人擔心,莫過於教會已越來越認同現代性代表的純理性主義和資本主義價值,並以為順服政權就可以為教會帶來方便。此刻,我們求上主聖化你的教會,讓教會有勇氣成為不屬於世界,但在世界的教會。 如二千年前一樣,今日耶穌的擔憂是因著祂愛我們,但願不是我們的不信加重耶穌的擔憂。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上主吩咐我們管理大地

高小時(1973-5年),我就讀的班級已分別有女和男班長選舉。我在小六那年還成功當選呢!雖然高小時的選舉不需政綱,也沒有候選人辯論,但我已從中體會投票所反映的參與性、公平性和權力合法性之重要。弔詭的是,我小學的選舉體驗並沒有隨著我的成長和社會進步擴大和加強,反而倒退。到今天,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都沒有普選。 參與性 上主說:「我們要照着我們的形像,按着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創一26)參與管理是上主對人的吩咐,也是人對上主吩咐應有的回應。管理的重點不是人的優勝,而是透過參與管理,人對他們所屬的大地履行責任和加強歸屬感。若選舉是對參與管理某一種形式表達的話,甚麼形式的選舉最能反映參與管理? 誰人可以管理不是問題的核心,因為上主按祂的形象造人,所以,沒有人擁有對上主形象的專利。上主形象是人的本質,不會因人的社會地位和政治立場等而受影響。所以,任何人都有份參與管理,而剝奪人參與管理是違反上主的吩咐。然而,我承認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校長、銀行家或行政總監,但不因此人就分為管理和被管理兩個階層,反而我們在生活世界中已參與不同形式的管理,小至自己的睡房或床位也是一種管理。以本文對政治選舉關注為例,其中一種參與管理方式之一是有份選舉。當然,投票不等於參與管理或參與管理不等於只有投票,但當最簡單的投票也被剝奪時,請不要對我說,我仍可以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事實上,爭取普選不是相信民主是神聖,而是積極回應上主對人的吩咐(即參與管理),並對所屬社群的責任和歸屬感之肯定。 公平性 與參與性相關,就是公平性。沒有公平性的參與只是虛偽的參與,而這四屆的行政長官選舉是最佳例子。簡單來說,公平就是看待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現實是,人與人總有差別,而這些差別往往會導致不公平。因此,我們有兩方面考慮。第一,為那些因差別而成為邊緣者提供額外協助,讓他們可以平等地參與管理。這協助不是只基於對被邊緣者的同情,更是因對他們的肯定。被邊緣者不是被救濟的一群,而是被尊重的一群。這正是拉丁美洲解放神學傳統所堅持「上主與貧窮人為伍」的立場。第二,我們需要監察和限制因差別而令優勢者權力彭漲。當下地產霸權之可怕,不但因為它使弱勢者失去對生活的自主,更因為它越來越不受控。 在選舉一事上,我們對公平性的體現是一人一票,而當下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完全違反這公平原則。令人感到驚訝的,莫過於有人為立法會功能組別和立法會分組點票辯護,認為他們是弱勢,需要優待地對待。但從以往十多年立法會的運作,功能組別和立法會分組點票所反映出來的,他們絕對不是弱者,反而是被厚待了。 合法性 公平參與選舉的關注不是選舉的結果,而是過程的合法性。有人擔心公平參與選舉會讓更多像「長毛」等人獲選,所以,有限制性的選舉是必須的,但這做法已是一種意識形態。我們要相信人民有能力分辨,而不是代人民先分辨。後者是專制政府的行為。此外,社會不是不需要考慮甚麼是好和對,但這是一場說服對方之戰,並從中贏取其管理權的合法性。比拼政綱比挖黑材料重要,以理服人比爭取同情重要。事實上,一人一票選舉就是對獲選者提供最佳的合法性。相反,小圈子和不公平參與的選舉是最破壞社會秩序,即最差的管理。 以上討論只集中回應公平參與選舉對管理大地的重要性,而至於如何管理和管理理念等不是本文的關注。然而,我相信在公平參與選舉下,我們將更有基礎和條件共同探討如何管理和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