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全球化

這是我明天要在教育學院的演講大綱. 對象是教授通識課程的中學老師.

主題-全球化的弔詭性:教授高中課程全球化單元的挑戰

1. 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Kofi A.Anan)( 1997-2007) 說:

全球化有無限潛能去改善人類生活,但與此同時,它也可以破壞人類生活。那些不接受它的普及性和全面性,就會被遺下。我們的責任是防止這樣事的發生,並保證它為全球帶來進步、繁榮和安全。

2. 認識全球化的弔詭性
A. 本土與全球
* 本土文化和意識在全球化下得到留意和保護,但這可能是為全球化服務。例如之一,就是旅遊業下所謂的景點(歷史)。
* 在全球化下,《禮儀師之奏嗚曲》成為受矚目的電影,但卻成功保存日本櫻花文化,並挑戰好萊烏的全球一體化文化。
B. 國際合作與無政府狀態
* 在經濟、環境和政治等等方面,我們看見國際合作的必須性,並且不同合作性已出現。例子之一,就是由世界宗教議會提出的《全球倫理》。然而,我們要認識國際關係的特性是無政府狀態。
* 國際合作可以是有權力者的霸權伸延,尤其是弱勢者的參與被限制。
C. 控制與同在
* 全球資本主義以打造全球自由主義為名,卻以帝國主義形態為實,剝削其他地區之資源,因為利潤是市場原則。
* 跨國企業對其他國家經濟,甚至金融體系的控制和剝削,但同時,全球公民社會卻建立,共同滅貧。例如,World Social Forum的成立。
D. 身分與混雜
* 在後殖民下,被統治者有機會重新思考他的身分,但在全球化下,身分已變得混雜不清,不再受單一文化決定。
* 全球公民是對全球的責任還是一個已失去對本地投入的無根身分?

3. 教與學可能遇上的困難
A. 資訊爆炸的時代
* 迷失,因為失去立足點和方向。
* 疲累,因為太多議題要關注和個別議題太複雜。
B. 事實與價值的脫勾
* 全球化關乎視野,但也關乎價值。沒有價值的全球化只會如安南所說,它可以會很破壞性。
* 「科學屬於描述、經濟關乎交易和政治是管理。他們向我們說這是甚麼,但不是為何我們轉向他們滿足我們所想,但卻不知我們應該要想甚麼。」
C. 帝國意識下的生活
* 無力感,因為個人能力太少。
D. 嚴重缺乏全球化意識
* 香港新聞報導缺乏全球思維。例如,報紙的國際版,電視對國家主席等人的提問反映出來。

4. 全球化下的教育
A. 人類資本世界模式
* 課程標準化, 標準考核, 特別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教育目的是從經濟增長和發展來考慮。
B. 前進教育世界模式
* 教師專業和自主, 學習以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為基礎, 保護本地語言, 教育是為社會公義。
C. 在這兩種模式下,我們的教育和學校傾向那種模式?又這不同模式傾向與理解和回應全球化有何意義?

5. 日常生活作為學習經驗
A. 看見不公義,也看見盼望。
B. 從參與和實踐開始,也從小議題入手。
C. 全球化意識的思維 (知識與倫理)。


參考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ew. (2002)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Cambridge, Polity). 中譯本:《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台北:弘智,2005)。
Sacks, Jonathan. (2002) The Dignity of Difference (London, Continuum).
Smith, Jackie et al. (2008) Global Democracy and the World Social Forum (Boulder, Paradigm).
Spring, Joel H. (2009) Globalization of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